第381章 将建钟表厂,议立官营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难落入金人之手,再之后又因元灭金而毁坏。

    至我大明,已经无人知道如何制作这水运仪象台了,殊为可惜。”

    众臣几乎都是头一次听闻这事,惊奇的同时也不禁扼腕叹息。

    朱媺娖又道:“此番推广二十四小时制,朕准备引进后世精确计时工具钟表,其中便用到了擒纵器。

    早期的钟表虽然结构也颇为复杂,但以我大明如今的工造能力,还是可以参照后世技术制作出来并进行规模化生产的。

    可以预见,随着二十四小时制的推行,钟表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甚至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生活必备。

    因此,朕决定成立‘大明第一钟表制造厂’,负责制造、售卖钟表。”

    听完这番话,众臣都在默默沉思。

    很快,马士英便问:“陛下,莫非官府需要钟表也需向钟表厂采购?”

    “不错。”朱媺娖点头,“以后不仅钟表厂需如此,其他官营机构也要如此改变。

    凡朝廷需要获得官营机构所产物资,皆需付钱采买。”

    作为财政部尚书,马士英一听这话,但是感觉压力又大了一分。

    但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劝说,就听黄道周道:“官营所得之利本就归朝廷,若朝廷还需向其付款岂不是多此一举?徒令银钱流转损耗?”

    明朝获取官营机构的物资,都是直接拿走的。

    比如说以前的大明铁厂,朝廷需要多少铁,才让他们开炉炼多少,不需要了就让关闭掉。

    开始大明缺铁时,还准许官营铁厂向民间出售,可等后来民间铁产量上来,干脆就不准了,认为这是与民争利。

    所以大明铁厂应该把“官营”中的“营”字去掉,其实就是一僵硬的朝廷机构。

    朱媺娖却是要把一部分官营厂等,变成真正的官营,也即是后世的国营模式。

    南京这边的大臣基本都不了解“新官营”概念,朱媺娖也不怕费口舌,将其中道理详细地讲了。

    最后她又道:“依据大明眼下的情况,银钱多一道流转,确实会多一些火耗来,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况且,火耗问题我们迟早也是要解决的,到时就不存在因银钱流转而增加火耗的问题了。”

    钟表是新物件,官营钟表厂并不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

    况且,以朱媺娖如今的威望,即便真的“与民争利”,这些阁臣、部员也未必敢拿出来说事。

    于是钟表厂以及朝廷需要向官营机构付钱采购的事就这么定下了。

    随后,朱媺娖又道:“官营厂既然改革,便不方便再归工部管辖,朕将成立官营局进行统一管理。诸卿没有异议吧?”

    众人都看向工部尚书兼阁臣的何应瑞。

    眼见各类官营厂将成为下蛋的金鸡,何应瑞自然希望放在工部下面。

    但他又清楚,这确实不是工部该管的事,他也不敢为此跟朱媺娖争,于是带头道“臣无异议。”

    工部尚书都不在乎,其余人自然更不会提出异议了。

    于是,大明官营局就这么出现了。

    今天上午,朱媺娖要处理的大事就这一个,后面又议了议几件较小的事,便在十点刚过时散了会。

    她知道大明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治大国如烹小蟹,急不得。

    她也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散会后,朱媺娖却是带着御林军赶往南京西郊,参加“南京军事学校”的落成典礼。

    南京军事学校选址在原来西郊的一片固定军营上,营房都是现成的,稍稍改建一番,就能当军事学校用了。

    只是军校虽然建成了,山长人选却还没找到。

    不得已,朱媺娖只能让红娘子暂时代理山长。

    此前武昌、南京“将官进修营”、“士兵整训营”都是由红娘子管理的,如今南京军事学校也没几个正经学员,仍是以改造旧官军中的部分将官为主,让她暂时代理山长倒也合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