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水利能臣张国维,屯粮杭州谋浙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媺娖说这话时语气淡淡,仿佛在陈述一件必将发生的事情,强大的自信令张国维既心惊又心折。

    至此,他对这位据说“得天所衷,有大神通”的女帝再无疑虑。

    朱媺娖则又道:“朕欲以玉笥先生总督河南、山东、江北河道诸事务,加工部侍郎衔,为将来整顿黄河做准备,不知玉笥先生可愿领命?”

    张国维没直接领命,而是道:“陛下可知梳理江北河道,尤其是将来整顿黄河需要花多少钱?如今大明正直用兵之时,若要在整顿黄河,银子可足够?”

    朱媺娖微微一笑,道:“那玉笥先生认为整顿江北诸河道以及黄河需多少银子呢?”

    张国维道:“如今粮价贵,治理河道用银必然更多,梳理江北诸河道至少需要一千万两银子;若要治理黄河,至少也需五千万两银子。”

    说这话时张国维语气毫无犹疑,显然对这方面是颇为了解的。

    说话时,张国维还注意看了下,本以为朱媺娖即便不惊得失色,也会大大皱眉。毕竟这比银子实在巨大,即便按崇祯十五年以前的税入,也需好几年的全部税收才行。

    但事实上,大明税入不可能全部拿来做河务费用,军费应是始终占最大头的,其次是官吏及宗室俸禄。

    崇祯年间一年税入超两千万两,但仅是军费和官吏、宗室俸禄,就差不多把这笔钱分完。

    张国维当年得崇祯召见问对时,也被问过整顿黄河的事,得知至少需要五千万两,崇祯可是一脸惊容,立时就转换了话题的。

    此时朱媺娖神色却如平静的湖水,波澜不惊,只淡淡点头道:“加起来也才六千万两银子,并不算多,玉笥先生尽管去做便是。

    另外,我大明如今还可生产水泥,玉笥先生可以去了解一下,那可是修河堤的利器,定能让河务工程事半功倍。”

    水泥?

    张国维听了心中微动。

    他在浙江其实是见过太监、女官所带的一些“法宝”的,所以对朱媺娖此言并无怀疑,只是好奇水泥到底如何个神奇法。

    于是一揖道:“臣领命。”

    朱媺娖又道:“玉笥先生且先下去歇息,稍后朕会派御医前去看看先生,若有什么病患或不适之处,当尽早医治、调理,等身体养好了再去江北也不迟。”

    张国维听得再次感动,又作揖道:“臣叩谢皇恩!”

    待张国维离去,朱媺娖才诏郑森、赵富贵、段云缈三人前来询问杭州拍卖会的具体情况。

    明末杭州乃是临海城市,杭州湾则是优良海港,地理位置远比后世优越,其又是浙江省会,因此亦是权贵富商云集。

    一句话,不缺有钱人。

    浙江也年年遭灾,沿海有风灾,内地有旱灾,部分地方还会有水灾,但这两三年却并无天大的自然灾害,只是小灾不断。

    因此,贫民百姓虽然多有活不下去的,可士绅、地主、富商之家却皆有余粮,藏粮众多的也不少。

    再加上杭州到底比苏州更加远离南京,富豪们对朝廷忌惮也少些,郑森凭借着郑家在浙江的人脉稍稍宣传一番,便使得杭州拍卖会富豪云集,竟然多至两百人!???..coM

    不过,浙江本就山多地少,再加上百姓多有种桑种茶者,故而总产粮量实际并不多,每年都需要从外省买粮。

    所以,此番杭州拍卖会只获得米八十万石,却获得白银两千万两有余!

    考虑到浙江本就缺粮,朱媺娖便让郑森等人带着银子回到了南京,至于粮食却还未收齐。

    便是收齐了,按照朱媺娖的旨意,也是屯于杭州,由驻扎于杭州的禁卫军第二镇的两营暂时监管。

    因为不久之后,若北边没有大的战事,朱媺娖便要对浙江有所动作了。

    欲控制一地,必先掌握其兵马。

    浙江如今虽说不上军阀割据,但在弘光朝却已有这种倾向了,而在后世历史上弘光朝灭亡后,更是出现不少割据的小军阀,只是最终都没能成气候罢了。

    如今朱媺娖以女子之身继位,改元昭武,要收拾浙江,必然先收拾浙江各部兵马···

    待郑森三人汇报完杭州拍卖会退下后,朱媺娖便道:“传毕著过来吧,让朱大典、杨廷麟也都过来。”

    随侍的连翘应道:“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