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实控十九省,西部三强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继位,先是西南战事靡耗军费,然后又有了惊天动地的土木堡之战,大明在北边就不得不转入被动防守了。

    再往后就是北虏各部屡次入寇,逼得大明九边重镇成形。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九边重镇实际已经不止九座军镇了。

    根据朱媺娖所得到的信息,崇祯年间,九边重镇主要指辽东镇、蓟州镇、密云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太原府北部)、延绥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没错,大明北疆九边重镇有十个,这很正常。

    所以,具体到了西北的陕西这边,在大明关于陕西军事言论中也常听到的一个词,三边总督。

    其全称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而实际管辖的边镇却是四个。

    依次是: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

    说起来,最初郝光明了解到这件事时,也是有点懵的,最后不得不感叹“我神州四大天王有五个”这种梗真的是源远流长。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大明对陕西的统治也变得复杂化。

    首先三遍总督管四镇军务,治所设立固原镇。

    这个地方在哪里呢?在平凉府中部的固原州,并且行文上有时候还喜欢称之为陕西镇。

    就跟山西太原府有个山西镇一样,也不怕跟布政司称呼搞混。

    当然,三边总督治所设在固原镇自有其道理——这里位于宁夏镇南边,可控位于宁夏镇南北中轴线上的萧关古道,左右又可接甘肃镇和延绥镇,战略位置很重要。

    此外,朝廷为文武制衡,在四座军镇不仅设立的总兵,还会各委任一位巡抚。

    洪承畴就做过延绥巡抚,并在这个位置上从农民军那里获得“洪剃头”之名。….也即是说,三边总督管着四镇巡抚,而这些巡抚又管着四镇的总兵等武将。

    朱媺娖此前将边镇撤入省府制中,取消了边镇设置,如今陕西省自然不会像以前那样,最多出现五位巡抚。

    而今陕西巡抚只有一位,便是此前的川北参政,为吕大器北伐负责后勤的陈君宠。

    朱媺娖又了解下崇祯年间的历任陕西巡抚,发现不算那些上任没了两月就问罪或者人没了的,又或是没能上任就问罪及人没了的,剩余几位都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大臣。

    杨鹤、汪乔年、丁启睿,然后就是最后一位——孙传庭。

    之后,朱媺娖又看向甘肃。

    在大明朝,甘肃虽是军镇,但却是天顺年间(堡宗时代)就设立了巡抚。

    至于崇祯年间,历任甘肃巡抚有四位:刘镐、吕大器、林日瑞、杨汝经。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了陕西就派兵打甘肃,恰逢林日瑞卸任,杨汝经上任,结果这最后两任甘肃巡抚便都殉国了。

    因为有郝光明的引导,以及后世知识改变了眼界,西北的三边四镇中朱媺娖最重视的是甘肃镇。

    不过,当朱媺娖梳理了各方面汇聚到她这里的信息,才发现,自嘉靖之后,甘肃镇在三边中就成了打辅助的配角。

    因为随着周边北虏各部势力变迁,乃至环境的变迁(土地沙漠化),三边附近的北虏入寇都喜欢走延绥镇,次之则是宁夏镇,走甘肃的很少。

    至于甘肃镇西边的情况吗,说起来也是复杂又话长···

    虽然目前北镇抚司及军情司送上来的西部相关情报还很少,但朱媺娖通过后世一些历史事件,对西部大体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如果西部情况跟后世历史上没什么不同,此时以准格尔部为核心的卫拉特蒙古部落联盟,正处于实力扩张中,并吞并了吐鲁番汗国。

    卫拉特蒙古下方的大明西部藩属、传承自蒙古帝国的老牌儿汗国叶尔羌,实力同样在扩张中,占据了原吐鲁番的小部分地盘。

    当然,西边扩张最狠的还是和硕特汗国——在天启、崇祯年间,他们灭亡了青藏高原的藏巴汗,如今几乎占据了整个青藏高原!

    .

    灵灵吼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