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四问答,四委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陛下所行军事学院,实为精兵强将之良策,当进一步完善,并推广行之!”

    这番“教育强军”的言论,也算角度独特了,朱媺娖听了亦满意点头。

    不过刘世勋是四人中唯一到军事学院学习过的,也是唯一的武将,会有此想法,倒也不稀奇。

    再次环视四人,朱媺娖道:“再有一个多月,你们的观政期便将结束,对于将来于何处就职,你们可有想法?”

    四人相互对视了眼,这回倒是没有冒然开口,而是一起抱拳道:“但凭陛下差遣、朝廷安排!”

    朱媺娖对此回答倒不意外。

    臣子却是可以对将来就职方向有所期许,但肯定没法更改朝廷安排的——朝廷认为哪里需要你,你就得去哪里。

    这是千百年来不变之事。

    事实上,朱媺娖早就和几位军务大臣讨论过对这四人的安排,此时便直接说了。

    她先看向阎尔梅,道:“探花郎之前所说不错,今十数年,和硕特汗国当是我大明西北将最强外敌。须知,如今其认识以清虏为尊的,尚未向我大明朝贡。

    即便不论和硕特的威胁,我大明亦当效彷汉唐,收复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如此方可令西北安全,进而有开拓之机。

    不过,在此之前,我大明却需一使者,沟通西域诸国,行合纵连横之策,乃至探查其情报,给我大明军事上的行动带来便利。

    阎先生可愿为学习汉之张骞、唐之王玄策,为我大明出使西域,探访诸国?”

    有志读书人哪个不向往张骞、王玄策那般纵横国外、青史留名之功绩?

    阎尔梅虽然已经四十三了,志气却不曾稍减,听了朱媺娖这番话,不禁露出激动之色,拱手道:“臣愿出使西域,百死不悔!”

    显然,阎尔梅是知道作为使者的危险——世人只是张骞、王玄策青史留名,却不知西域黄沙还埋葬了多少同时期的其他大汉、大唐使者。

    朱媺娖却没有用人命堆情报与功绩的想法。

    她道:“阎先生既愿担此重任,即日起便挂职鸿庐寺外交使者(从七品),特旨于军情司、锦衣卫北镇抚司、礼部主客司、会同馆、四夷馆行走观政。

    希望阎先生先学习下蒙语、藏语等西域诸国的语言,同时先从诸司文献中了解下西域风土人情,待稍有所成,再出使西域。”

    听了朱媺娖的话,阎尔梅微微一愣,随即便意识到,朱媺娖这是不希望他冒然闯入西域白白送了性命。

    于是感动地道:“谢陛下!”

    朱媺娖又看向刘世勋,道:“李过新编边防军第十五镇中尚缺一参谋军事,元贞可愿任之?”

    刘世勋很干脆地抱拳道:“微臣领命!”

    甘肃那边朱媺娖确实不太放心——倒不是觉得李过不够忠诚,可能反叛之类的,而是担心李过等人能力不足,会误了甘肃边防之事。

    刘世勋在后世历史上,曾于舟山岛率领步兵五千、死士五百,及一万多居民,在清军红夷大炮轰击及数万人围攻下,守城近半月的成绩。

    若非张明振亲戚丘元吉为内应,替清军打开了城门,刘世勋还能守得更久。

    如今刘世勋又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了朱媺娖从后世带来的一些现今军事理念、作战技巧,军事能力必然更强。

    由他去给李过当军事参谋,算是给甘肃边防上了一道保险。

    同时,在甘肃军中任参谋对刘世勋也是一种锻炼,必然可使其能力更进一步,在将来大明开拓西域时发挥重要作用。

    见阎尔梅、刘世勋都得到了重要任命,张煌言、陈邦彦在朱媺娖看过来时都不禁露出期待之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