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墨香楼事,制镜大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吸引了更多的读者,销量也都往上涨了一截。

    夏完淳再来到墨香楼,将这些民间报刊都买了一份,放在一起看。

    见上面再没有篡改《大明报》的文章,也没有曲解朝廷政策的文章,议论朝廷政策的文章也都比较客观、中肯,便觉得很是开心。

    美中不足的是,他再也没有在墨香楼遇见那四名士子了。

    ‘那四人大概没脸再来墨香楼了吧?’

    他笑着如是想。

    ···

    这日,朱媺娖听闻南京玻璃厂研究所彷造出了显微镜,便移驾前往巡视。

    南京玻璃厂属于皇室与朝廷合作办理,除了生产玻璃供给玻璃镜厂及民间使用外,其内还有玻璃生产研究所、玻璃器具研究所各一个。

    前者负责实现、提升玻璃生产工艺,后者则负责研究实现朱媺娖所提出的一些玻璃器具。

    显微镜,便是南京玻璃厂玻璃器具研究所成立后,一直在攻克的题目。

    因为并非急用,又希望藉此培养出一批相关人才,所以对于显微镜,朱媺娖并未提供全套详细资料。

    也因此,研究所用了大半年才将显微镜制造出来。

    当然,该研究所并不止显微镜一个研制项目,还有别的东西需要研制,有的优先级别甚至超过显微镜,这也是显微镜出世较晚的原因之一。

    到了地方,朱媺娖亲自使用过了这个只有十六倍的显微镜,感觉还算满意。

    随即看向一旁明显很拘谨的年轻人,笑问:“就是他帮你们突破了技术难关?”???..Com

    “正是。”厂长余建中在一旁答道,“此人名叫孙云球,苏州吴江县人,其父孙志儒曾做过福州、漳州知府。

    他是今年春节后听过我厂对外学徒招聘进来的,于玻璃器具研制一道极有天赋···”

    厂长还在介绍着呢,另一边的郝光明忽地讶然出声道:“这竟然是个历史名人!”

    朱媺娖听了神色一动,但并没有张口询问——她知道郝光明肯定会说。

    果然,郝光明道:“孙云球,1628年生,今年才十八岁,官宦之后。

    不过他父亲应该是在最近两三年去世了,由此家境中落。

    后世历史上,他也是很年轻的时候就去杭州学习制镜技术(眼镜),后来成就极大。

    杭州制镜技术本就先进,是融合了我们是神州漫长的玉器工艺技术的。

    孙云球在杭州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制镜技术,更是将所学的我国古代几何、物理知识融入其中,继续提升技艺,最后掌握了‘磨片对光’技术。

    事实上,他不仅在制镜方面极有天赋,在数学、物理尤其发明创造方面天赋都很强,还发明了用于磨制镜片的牵陀车。

    再后来,他向来陈天衢学习光学(陈学于利玛窦、汤若望),由此接触到了西方知识与一些器物。

    学有所成后,他或彷造或发明了千里镜、存目镜、万华镜、鸳鸯镜、放大镜、幻容镜、夜明镜等光学物品。

    后来,他更是将光学、制镜方面的毕生所学,编写成《镜史》一书,令眼镜价格大降,泽及百姓、后人。

    甚至,他在历史上就制造出过简易的显微镜,名为察微镜。

    另外,他在其他发明创造方面也颇有成就,曾为了校准自鸣钟,发明了自然晷,利用日影判断时刻,相当精准。

    由此看来,这人将来可不止是个制镜大师,在数学、物理方面也很有天赋,有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的潜力!”

    听了郝光明的话,朱媺娖不禁惊喜地看向孙云球,吓得孙云球更紧张了,还以为他有什么地方不对。

    另一边郝光明则又道:“我看孙云球资料中,陈天衢以及后面一个叫薄珏的,也都算是科学方面的人才。

    你可以让锦衣卫找找看,他们若是还活着,就能招过来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