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东吁军情,兵分两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煌言开始讲解起东吁境内各区域、各城的情况···

    昭武九年,十月初二。

    大明帝国征南将军安宁伯(平定沙定洲之乱后获封)杨展,统帅十四万大军,从陇川州勐卯出发,兵分左右两路。

    左路军由其亲自率领,除提标边防军第十三镇外,另有云南卫戍军两镇、四川卫戍军两镇,出天马关,直取孟密。

    右路军由杨国栋率领,下辖边防军第十九镇,广西卫戍军两镇、云南卫戍军两镇,出汉龙关,直取木邦。

    至于另一镇贵州卫戍军,则负责押运粮草、保护粮道。

    实际押运粮草的民夫队伍,是由云南巡抚衙门雇佣地方百姓组成。

    木邦,原为大明木邦宣慰司,最早设置于永乐十一年。

    从嘉靖年间开始,木邦便因为各种原因失而复得,得而复失。

    嘉靖年间,大明政治腐败、昏暗,统治木邦的土司罕氏因无法通过大明地方官府获得宣慰司世职(据说是地方官吏勒索未遂),又恰逢东吁崛起,遂叛大明投东吁。

    后在万历十年,东吁军入侵云南失败,明军反攻时收复木邦,复置木邦宣慰司。

    然而到了万历三十四年,大明官场变得比嘉靖年间还要昏暗。

    其时恰逢东吁国阿那毕隆在位,统一缅北,以三十万东吁军进攻木邦。

    大明救兵不至,木邦再次失陷。

    如今,这里已经在东吁国的统治下接近半个世纪,当地百姓绝大多数都忘记了,此地原为大明所有。故只知东吁王,以及东吁王所封的木邦封建主。

    木邦地理位置重要,因此东吁国以王室分支为封建主镇守此地。

    此时的木邦城主名古达力,若按昔日大明对缅人的易名之法,该成为莽古力。

    莽古力原本很有雄心,在沙定洲之乱时,曾暗中支持沙定洲,并做好了趁火打劫,入侵大明一把的准备。

    因为在十年前,即便是他这个缅人,也知道大明日薄西山,将要亡国。

    谁没想到,一转眼,大明不仅平定了内乱外环,更是遣劲旅平定了沙定洲之乱。

    听到了那一战的消息,莽古力对云南就没了觊觎之心,反倒是忧虑大明重新强大后,会否图取木邦。

    他将明国的变化以及在平定沙定洲之乱中表现的军事实力,禀报给了王庭。

    可惜继位的新王莽达并不认为明国会图取东吁,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对边境的危险毫不关心。

    在这种忧虑中,莽古力得知明军大举来攻,竟然松口气。

    他觉得,只要他守住木邦一段时日,应该就能让莽达重视起缅北边境安危了。

    心中如此想,他便问发现明军踪迹的斥候,“明军来了多少人?”

    “约莫六万人。”

    六万?

    听了这话,莽古力也是心中一惊。

    再见下面的将领、官员都露出惊惶之色,他便故作镇定道:“我还以为明军会来十几万呢,没想到才区区六万。

    木邦周边多险关、军寨,城池又有四门红夷炮、二十门弗朗机炮,守军一万余。

    昔年,我东吁国取木邦时,以十几万大军勐攻,其时明国木邦土司仅八千人,也坚守了三个多月。

    如今,我们守一个月肯定没问题的。有一个月的时间,王庭援军必至!”

    被莽古力灌了一顿鸡汤,木帮守军上下终于提起心气,为抵御明军积极做起了准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