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公主施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当时她虽然坚决废除了匠籍,并给工匠们发工资,但对于军器局能否在三天内招到至少一千名工匠并没有多大把握。

    毕竟过去官府在工匠心中形象太差了。

    哪怕当时她按照郝光明所教的,让补发积欠工匠的钱粮,也不知道能挽回多少形象与信誉。

    结果朱媺娖第二次来视察军器局时,惊喜地发现,与军器局签约的工匠竟然已多达1200多人!

    朱媺娖当时还怀疑军器局大使用纸面文字欺骗她呢,便去各厂、坊、所进行了统计,还挑了一些工匠询问,得知确实有1200多人被军器局雇佣,这才相信。

    总结了那些工匠的答话,郝光明得出了三个原因。

    首先,军器局制度改革后给工匠的待遇足够好,甚至可以说是极好。

    当时李佐与军器局大使、副使在了解多数工匠对工薪的想法后,用大半天的时间就拟写除了一份有关工匠薪资的文书交给朱媺娖看。

    朱媺娖看完后又根据郝光明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再征求了李佐三人的意见,最终才定下军器局工匠雇佣文书的大概条款。

    其一,根据工匠水平差异,将其划分为学徒、工匠、大匠、匠师、大匠师五个等级。

    而成都军器局雇佣的工匠目前等级最高的是大匠,人数最多的则是工匠,学徒次之。

    其二,根据个工种不同初步定下了每月底薪,学徒中底薪最低的只有一钱银子,而大匠中底薪最高的则可拿二两银子的高薪!

    至于奖金,则分为合格产品计件奖、每月产量前十名的先进奖、为军器局做出特殊贡献的表彰奖等等。

    其三,军器局还设立了工伤补贴,因公死亡抚恤金,从大匠开始,只要达到一定工龄,在超过一定年岁更是允许退休每年给予退休金!

    按照工匠们所讲,这样的待遇,打着灯笼都未必找得着,他们没理由不来应聘。

    除了军器局待遇好,让工匠们踊跃来军器局应聘的另两个原因就更简单了。???..coM

    一是如军器局大使、副使所说,工匠找活儿也不容易,十天半月找不到活计是常有的事,自由工匠收入并不稳定。

    二是,工匠们都感念朱媺娖废除匠籍的恩德,知道如今张献忠将要攻打成都,守军急需军械。

    如果让张献忠攻陷了成都,公主废除匠籍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吗?

    更别说,这些工匠也都是成都人,之前虽然生活困苦了些,却也勉强能过下去,并不想被张献忠那种凶名赫赫的流贼所统治。

    所以,之前就在军器局干活的那些工匠不仅自己应聘,还积极帮忙宣传军器局的雇佣条件,招呼成都城其他工匠也来应聘。

    出于以上原因,才一两天时间,受军器局雇佣的工匠就轻轻松松达到了1200多。

    据军器局大使所讲,就这还是一些工匠因为雇佣文书上的某些条款迟疑,否则愿意来干活的工匠更多。

    什么条款呢?

    主要是合同年限及保密条款。

    军器局毕竟是国家军工部门,不能让工匠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所以,即便是学徒,一旦签了合同,最低也要干三年。

    有些需要极高保密性的工种,学徒合同也是十年起步。当然,这类工种底薪也高。

    至于保密条款,主要是不准工匠们外泄军器局机密,一旦违反动辄以劳役、流放、杀头处置。

    不过,真正拎得清的工匠都觉得,无论是雇佣年限,还是保密条款,看着吓人,而实际上并没有比过去大明官府对待工匠更严苛。

    在过去,他们可是要给官府免费干活儿一辈子的。

    至于保密,那也是必须的。

    并且你是否泄露了机密完全由官吏说了算,等于说官吏随便找个理由就能处置了你。

    如今保密条款规定了机密范畴,反倒让工匠们心里有了谱,知道什么事能往外说,什么事不能。

    如此也就能避免被上面的官吏任意拿捏、随意处置了···

    朱媺娖今天过来,主要是视察军器局生产情况及进度的。

    毕竟如今军械缺口仍不小,军器局这边生产压力很大。

    这次朱媺娖没带龙文光等官员,只带了卫队,进局内后就由李佐、大使陪同。

    她在视察各厂、坊时,不仅会听大使的讲解,还会随机找个工匠问话,如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军器局官吏欺上瞒下。

    当来到盔甲厂,见到一位老汉在打造甲片,打得是又快又好。

    待其打完一片停下时,朱媺娖便让人将其叫过来问话。

    这老汉见了朱媺娖便下跪行礼,朱媺娖也没阻拦,只在老汉行礼后让其站起来回话。

    她见这老汉虽然矮壮却头发斑白,皱纹深刻,便问:“老丈贵姓?多大岁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