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日月山河破,处处埋忠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砾废墟,流民遍地。

    他就召集乡里的小吏、商人研究如何恢复民生。

    然后便借贷为本,招募流民,发展生产,解百姓困苦,不仅很快让石泉县百姓安定下来,就连临县百姓也闻风来定居。

    当年他便以政绩卓异,擢为庆阳府同知。

    但当时张献忠、罗汝才余部肆虐川北,阻碍了道路。

    巡按陈良谟就上疏奏请改任詹天颜为龙安同知。

    没多久,恰好龙安知府因贪腐被罢官,詹天颜就以同知身份署理龙安府,不久转正。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攻陷剑州,本要攻打龙安,因听说詹天颜是个清廉好官,就没进入龙安。

    在历史上,不论是张献忠占据四川时期,还是清军攻略川蜀时期,詹天颜都不曾投降,而是一直川西北一带坚守。

    这时候他又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先是招募土兵对抗张献忠,后又设计大败清军汉将李国英,并以一隅之地顽抗清军七年之久。

    等到后来吴三桂攻略川蜀时,先是以高官厚禄招降詹天颜,被詹天颜痛骂拒绝。

    后来,詹天颜下场也是如朱化龙一般,被其部将出卖,被绑到了吴三桂军中。

    见到吴三桂,他大骂吴三桂反咬同族,豺狼都不如。

    吴三桂部下气得大声威胁,詹天颜横眉怒骂,便被吴三桂部下乱刀砍死。”

    终于念完詹天颜的资料,郝光明一顿后却忍不住感叹,“历史上,你父皇死时大骂大明皆是亡国之臣,却不知,这日月山河,处处皆埋有忠骨啊。”

    朱媺娖听到这里,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觉得莫名悲伤。

    然后长长叹息一声,道:“传本宫旨意,擢詹天颜为川西参政(从三品),兼任龙安知府。”

    承运殿众人见朱媺娖听龙文光说完好一会儿不说话,然后突然就叹息一声,开口便给詹天颜升官,都不禁愣住。

    倒是李岩、红娘子经验比较丰富,很快反应过来,猜到八成是郝光明在另一边说了这詹天颜的后世资料。

    而詹天颜又是个有能力且忠于大明的人,所以朱媺娖才有这般反应。

    虽然现如今监国府旨意皆出于朱媺娖,不像正式朝廷那样还需要经过内阁、六科,但李岩猜到朱媺娖下旨原因后,还是应道:“是。”

    当然,这旨意也不会立马就写——这样正式的会议,殿中是有文官做记录的,可以会议后再办理这件事。

    其余人虽然或是猜到部分,或是完全不解,却并无人提出异议。

    武将就不说了,几位文臣中,刘之渤、张继孟都算是比较刚直的。

    但两人对詹天颜都颇为了解,且原本刘之渤在甲申国难前便准备上疏奏请转詹天颜为按察副使、川西兵备道,负责在川西北屯田、练兵的。

    如今朱媺娖直接提拔詹天颜为川西参政,倒也算是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稍倾,朱媺娖又道:“赵荣贵呢,谁能说说?”

    她这话其实也是说给郝光明听的。

    当即,郝光明就在另一边将赵荣贵的资料说了。

    如龙文光所言,赵荣贵是樊一蘅为陕西兵备道时的标营将领。

    增击败姚天动、黄龙起义军,还曾大败过李自成。

    忠州之战时,赵荣贵之所以败于孙可望,除了兵少外,还因为缺少箭矢这一重要军备。

    只是相较于朱化龙、詹天颜,赵荣贵后来的履历就不那么光彩了。

    他在隆武元年,也即是明年,得知南京弘光朝廷被清军灭掉后,就投了清,还领军在茂州击败了朱化龙,逼得朱化龙不得不退回松番卫。

    但是,后来赵荣贵的恩主樊一蘅被南明朝廷任命为川陕总督,其结拜兄弟杨展、曹勋也纷纷也都坚持为明将,于是他就被樊一蘅招降,复归南明。

    当时已是永历元年,正是吴三桂刚入川经略时,赵荣贵靠着反清的突然性,大败吴三桂,将其赶到了汉中,平定全川。

    可惜清军终究实力强劲,而南明兵力又难以统合,多有内乱。

    永历二年,吴三桂便卷土重来,在川北连败赵荣贵。

    随后吴三桂就疯狗一般追杀赵荣贵,从保宁追到龙安,又追入陕西陇南,逼得赵荣贵又逃回保宁,最终在剑州的荒山野岭力战而死。

    而在承运殿中,与赵荣贵结拜了的杨展并没有说话,倒是刘鳞长开了口。

    他道:“臣曾为川东参政,对赵荣贵有所了解。此人倒也算是善战,忠州时他的兵基本打没了,退到龙安应是准备练兵。

    而今成都卫戍军既然多出两镇,不如命赵荣贵到成都来觐见监国。

    若他肯来,便可让他领一营兵马回龙安,继续担任镇羌参将。

    如此便可免得他在龙安练兵,劳民伤财。”

    从郝光明那里得知了赵荣贵的资料,朱媺娖觉得这人还是能用的,便点头道:“此事便按照刘协理说的办吧。”

    “是。”

    朱媺娖随即道:“保宁的情况就不用说了,夔州的情况谁来讲一讲?”

    “臣此前为川北参政,对夔州的事倒是知道一些。”

    众人闻言看向左首,却是龙文光又站了出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