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黄闯子接旨,御船说军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展示信息。

    这些信息则是郝光明通过大明、现代两边的各种渠道搜集来,整理所得的。

    当然,其中关于黄得功三人的资料并不包括日后发生的事——那些事只有朱媺娖、郝光明知道。

    朱媺娖让董琼英来讲解,不仅是因为以她的身份不好做讲解的事,还因为她有意锻炼董琼英,希望再培养出一个女将军或女参谋出来。

    在董琼英讲解时,朱媺娖也在心中再次梳理三人的信息。

    其中,黄得功鼎鼎有名,朱媺娖很早就把他的信息研究了很多遍。

    其是辽东开原卫人,少年从军,既立功成为某经略亲兵(家丁)。

    然后一直在辽东跟东虏作战,积功升至游击。

    后清军入寇,黄得功因守卫京师有功,被崇祯赏识,升为副将,并成为新编的勇卫营主将之一。

    再后面就是一直在河南、江北一带剿流贼。

    等到崇祯十七年,诸多剿贼将领成为实质性的军阀,崇祯为了稳住这些军阀大肆封官赏爵,也没落了嫡系的黄得功,便封其为靖南伯。

    再之后就是作为江北四镇之一,拥立福王为弘光帝了。

    历史上,黄得功因轻忽大意而死——刘良左降清后,带着清军在江岸上大声劝降黄得功。

    黄得功怒声大骂刘良左,不妨清军中有神射手,一箭射中了他的脖子···

    至于刘良左,其实力、能力在江北四镇中都排在后两位,历史上又是主动降清。

    朱媺娖知道,刘良左降清不仅是因为怕死、势力,还因为他弟弟刘良臣早在崇祯十年大凌河之战后便降了清,只不过大明这边一直不知道而已。

    所以,朱媺娖早就决定了,这一时空刘良左即便不降清,她也不会重用,顶多收编其兵马给个闲职。

    如果刘良左依旧如历史上般降清,那便只有一死。

    相较于黄得功、刘良左,并不出名的黄斐却是让朱媺娖有种捡到漏的意外之喜。

    黄斐出自东江军,是原东江镇总兵黄龙的外甥,后来以继子身份承袭黄龙军职。

    其因为与黄得功同姓,又脾性相投,结为兄弟。

    历史上,黄斐与黄得功虽然在铜陵击败了左梦庚的几十万大军,但自身也损失很大,黄得功更是一条胳膊受伤差点断掉。wap..com

    所以,两人战后修整军队就需要花不少时间。

    而且左梦庚的几十万军队只是被击败、溃退,并非被两人全歼了。

    除二十多万兵马被左梦庚等人收拢退走外,还有很多被打散,成了败兵、流贼。

    于是,南京朝廷就让两人在太平府驻守,在修整军队的同时剿灭这些败兵、流贼。

    再加上,当时南京说是京营就有二十万人,且城池高大坚固,又有长江天险可以依仗,正常来讲,即便清军再厉害,南京守几个月也不成问题。

    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朱由崧听闻清军渡江而来,攻破镇江,吓得撇下城中臣民、军队出逃。

    南京则在阮大钺、钱谦益等大臣的带领下直接开城门降了清···

    朱由崧跑到芜湖来向黄得功求庇护,两人才得知这消息。

    再后面,黄得功因轻忽大意中箭身死,其麾下好几个总兵一合计,就抓了朱由崧,率领着黄得功的绝大部分军队降了清。

    面对如此情况,黄斐却没跟着降清。

    他率领两万水师顺江东下,想要去找时为弘光朝廷靖虏伯的郑鸿逵会师,以谋求继续抗清,谁知郑鸿逵早率领郑家水师跑了。

    于是黄斐只能避入太湖。

    在后面清军南下势头最勐时,他仍坚持抗清,被江南多支抗清义军视为盟主。

    可惜清军得众多降军之助,势头太勐,黄斐仅坚持了两个月,就在退往舟山时兵败。

    他当时身重三箭,便让一家三十多口跳水自杀,自己也跟着。

    却被清军捞了起来,逼其投降。

    他不肯投降,便被弄到了左手。

    后来被送到南京,由洪承畴劝降,他却大骂洪承畴,于是又被弄断了右手。继续骂,又被割掉舌头。

    如此被清军折磨,他仍不投降,过两个月才被清军拉到水西门外斩首。

    下场可谓惨烈之极。

    ···

    等董琼英讲完,朱媺娖才回过神来。

    然后便听红娘子道:“既然那黄得功、黄斐是忠义之辈,所部实力也颇强,俺们便先劝降。

    如果劝降不成,就只能做过一场,打败他们,再收编他们的兵马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