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爹,你还是辞官归隐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乃无解。

    李洪简单两个问题,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在朱元璋看来,已经明白李洪想表达什么了,心里不由高看李洪几分。

    古往今来,开国皇帝擅杀功臣这已经是一个惯例,至于原因,无非就是功高盖主,担心无法压制这些手握重兵的老将。

    不过,朱元璋倒是不担心这些问题,毕竟,他是马上皇帝,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只要他不死,这些武将没一个敢动的。

    朱标也是如此,太子监国时,无数次替那些犯错的将军求情,这些开国功臣至少一半以上还欠着朱标的人情。

    这父子二人完全不担心压不住那群武将,自然不会轻易开杀戒。

    但是这一点,这份洞察力,在李洪这年纪来说,实属不凡。

    只是,他心中疑惑未解,朱元璋再次开口:“贤侄,如今圣上和太子皆是贤明之人,不会轻易诛杀功臣,为何你会觉得,文臣比武将危险?”

    李洪扫了一眼如坐针砭的李善长,笑道:“父亲大人,您身居左相多年,你可知右相一职为何一直空缺?圣上却又迟迟不选贤能上任?”

    李善长这下倒是忘了后怕了,而是沉默下来,李洪这句话倒是让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甚至连朱元璋都恍然大悟起来。

    中书省左右丞相,可谓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可朱元璋却久未立右相。

    之前,朱元璋倒是没想过这一层,可如今被李洪点醒,倒是让朱元璋自己醒悟过来。

    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存在,而朱元璋却是个不喜欢制衡的人,一心只想加大中央集权。

    历史上,李善长便是被胡惟庸案所牵连,顶着花白胡子被人砍头,此案所涉及的都是文臣。

    杀了这些文臣后,朱元璋第一道诏书就是废除中书省,以至于在历史上传承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宣告结束,而中央集权也在明清两代走上巅峰。

    这做法说不上对错,若是大明的皇帝都是朱元璋朱棣这样的雄主还好,可老朱家盛产奇葩,木匠皇帝,炼丹皇帝,还有宦官当道,一最终将汉人江山拱手让给后金。

    这些种种,都是李洪熟读史书而反推出来的,可朱元璋之前从没想过这一层,如今一听,大为震撼。

    “这小子,竟比咱还了解咱自己,这该是何种心性!”朱元璋暗暗吃惊,甚至还闪过一丝杀心,但很快就消失无踪。

    他如今已经是大明皇帝,不再是打天下的阶段,此等人才不能杀,而是要收入麾下,为国之栋梁。

    “此子年轻轻轻,便看得如此透彻,恰好可留给标儿,有此子辅佐,标儿的成就必定比咱高!”

    李洪不知朱元璋的想法,趁热打铁道:“所以父亲,这官万万不能做了,明日便是封爵大典,父亲领了公爵后便告老还乡,不再过问朝中事物,逍遥物外,岂不快哉?”

    “逆子住口!我与圣上多年情谊,不比你了解圣上心思?即便真如你所言,圣上要收回兵权相权,也绝不会伤我性命,到时候为父大不了请缨去北方苦寒之地,也算是替圣上分忧……”

    一边说,李善长一边偷偷观察朱元璋的神情,见他没有露出不悦之色,方才将悬着的心落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