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科举!(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知其所以然,表面上说一套,背地里做的却是另外一套,无非就是为了当个官罢了。

    可既然这些所谓读书人能为了当官,而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其中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能找出好几种含义,那必然便也可以为了当官,去弄明白热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的……

    只需要在科举的考题上在这方面有一些侧重,而后便再不用做什么事情,他们自己便会主动研究这些东西。

    所谓发挥主观能动性,大抵便是这种东西。

    而李洪想要促成这一切,毫无疑问,通过自己那身为大明首辅,文官之首的便宜老爹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途径。

    只不过即便是有所侧重,也要师出有名,李洪又是深思了许久,又接连写下来两行字。

    格物致知,以及墨家!

    格物致知就很好理解,便是李洪那日与宋濂辩经所说的那一套理论,李洪大可以将朴素的科学观念揉进其中,讲明科学同样也是圣贤倡导的学问,而这套理论想要大行其道,想必身为大明文坛魁首的宋濂应该能给李洪提供不小的帮助。

    只不过除了科学观念,自然还需要具体的科学知识,墨家便是李洪所想出来最为适合自己传播这些知识的载体。

    在如今,一切都讲究个师出有名,聪明如王阳明,都需要将自己的阳明心学往孟子的学说上靠近,李洪同样需要如此。

    而墨家,同是诸子百家之一,且曾一度能压得儒学抬不起头,如今虽然没落,早已无人钻研此道,可架不住名头大。

    《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百家争鸣时期,虽可有信徒,却唯独儒墨两家最为鼎盛,并称世间两大显学,李洪便是看重了这份名气。

    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墨家的所有主张,都和李洪想要做的事情不谋而合。

    墨家学说的核心,除了兼爱非攻这些普世价值观以及一些在现在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思想,最让李洪认同的便是《墨经》中开篇的第一句话。

    “巧传则求其故。

    巧传,就是手工业技巧,指的是手工业技巧一代一代传下来,而重点便是‘求其故’三个字。???..Com

    早在两千年前墨子便想到了事情要探求原因,把各类工匠的经验上升到理论,讲清楚因果联系,建立命题,建立论证,这不就是科学的求证观念。

    而事实上,墨子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甚至在《经上》中,还试图解释过力学的定律,即:“力,刑之所以奋也”以及“力,重之谓”。

    这两句话,直接点明了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以及将一直混为一谈的重力与重量区分开。

    而这两点理论,确是直接领先了西方两千年的时间。

    只可惜,这么多年里,随着墨家的衰落,再也无人顺着墨子的理念钻研下去,而现在李洪却想着将墨家学说重新捡起来,取代儒学成为主流。

    在想通这几点后,李洪莫名的有些亢奋,突然有一种改变了历史和世界的使命感,顺着这个思路,一路在纸上写了下去,一直到日上三竿,才堪堪停下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