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天圆地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轰轰烈烈的,才算是不枉这一遭。

    现在的姚广孝暂时还没有兴起造反的念头,因此正苦恼于要做些什么才能算是不枉此生。

    直到现在听见李洪的一番言论,姚广孝这才突然明悟了,并且对自己外来的道路已经坚定了决定,这格尽万物之理,似乎比造反来的还要有成就感一些……

    李洪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三言两语对未来的历史轨迹造成了多大的改变,只是觉得姚广孝倒还真是个良好的听众。

    李洪给出的底稿共有六期,其中前四期都是些高屋建瓴的学术论调,旨在让如今的百姓理解科学观念和科学观念的必要性,而后面两期李洪则是真的在上面写了一定的干货在其中的。

    如今的报纸尚未发行,姚广孝或许还是第一个看到这份底稿的人。

    而姚广孝的反应也确实没有出乎李洪的预料。

    “这怎么可能!”

    姚广孝看完了李洪剩下两期底稿,随后便倒吸了一口凉气,瞪大着眼睛,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

    “自古以外便都是天圆地方,这世界怎么可能是一个球体!”

    面对姚广孝的质问,李洪却是微微一笑道:“谁跟你说自古以来都是天圆地方的?”

    “不就应该如此么?”姚广孝不解。

    李洪笑道:“唐代的王冰注解黄帝内经的《素问》一篇时就说过,‘观五星之东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又有:‘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便是这地球其实乃是宇宙中的一个球体。

    地圆说,后世公认是在公元前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这一概念,大约在公元前世纪,生活在亚历山大的科学家埃拉托色尼用几何学方法确立了地球的概念,再到了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人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人类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说法。

    可实际上,类似的学说在先秦的诸子百家时期便已经存在。

    《尚书》中就有云说: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自觉也。

    身为百家之一不太出名的贵虚学派的创始人列子也曾说过:“运转靡已,大地密移,畴觉之哉。”

    再后来汉代《的春秋纬》直接记载:‘天左旋,地右动’、‘地动则见于天象’。

    所以实际上东方的历代先贤远比西方还要早的发现,大地是运动的,甚至还推断出来自西向东的运动轨迹。

    “可即便如此,那唐代的王冰也不一定便是对的。”

    姚广孝依旧不理解为何李洪如此笃定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才有此一问。

    李洪答道:“你可曾去过海边,或是船只出港?”

    姚广孝不懂李洪为什么又问了这么一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问题,却还是老实回答过:“苏州虽无海,但水运亨通,自然是见过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