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重要的战略意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长搞钱粮和刑名事务,也善于搞大项目公共工程。

    而最让李洪欣赏李文忠的一点便是,在明初开国几大名将之中,只有李文忠治兵最严。

    徐达和常遇春手下将士或许作战勇猛,悍不畏死,但依然有着一些小毛病,但是在这二人眼中,只要能打胜仗,这些并不算什么。

    但是李文忠确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存在,当时在打下杭州的时候,一群泥腿子出身的苦命人,再见到杭州繁华之后,很快便有些得意忘形。

    唯有李文忠十分清醒,下令严格约束部卒,并言明:“擅入民居者死”,且还在城墙口摆了一口大锅,犯了忌讳的士卒直接拉到城门下,砍头示众然后将头颅扔进那大锅里开煮。

    不得不说,这种听起来有些反人性的做法,却比李洪这砍完了头直接挂在旗杆上等风干好来的更加震慑十足,还真就把这群将士们给镇住了。

    朱元璋知道此事后,立刻将其任命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算是开了武将代行文官的先河。

    毫无疑问,李文忠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只可惜,他的这一世英名,基本上全被他的儿子给败掉了。

    说起来,李洪其实对于李文忠的儿子,未来的‘大明战神’李景隆更加的熟悉一些……

    因李文忠对待李洪的态度尚好,因此这期间也并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李洪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随后先是惹得李文忠震惊和反对。

    无他,理由其实和孙赣的差不太多,那便是并不相信李洪的兵在化整为零之后,还能听从命令,在预计好的埋伏地点集合。

    而李洪劝说的方法也很简单,那便是三千老兵已经散下去了,想召回来也没那么容易。

    并且李洪再三言明,他对自己带出来的士兵十分有信心。

    如此,才算是打消了李文忠的顾虑,同时也交代好,若是真有什么岔子,比如到了地方,发现尊崇命令集合的士卒不够,万万不可冒险行事,要第一时间退回来。

    且若是出了什么岔子,也定然要和兰州求援。

    李洪一一答应,随后便带着王二等人出了兰州,化妆成行商,来到了陕西的地界。

    ……

    关隘,特别在冷兵器时代,具要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好的关隘易守难攻,可御敌于外,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先后崛起了秦汉和盛唐,整个关中平原成为了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发展需要,关中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少不得历代统治者陆续修建关隘。单单是关中地区便有古关四十余座,

    而这其中,潼关更是大名鼎鼎,算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官方要隘。M..coM

    《山海关志》载:“畿内之险,唯潼关与山海为首。”潼关建关后,最初以黄河由北向南冲击关山而取名“冲关”,后因关西有潼水更名为“潼关”。

    这么一个关隘,不知道见证了多少的血雨腥风以及金戈铁马的岁月。

    反正李洪此时立于关前,不知道自己大概要填多少人命,才能把这座关给打下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