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以潞王监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三桂唐通白广恩刘泽清,哪个不是辜负国恩!”

    感慨完后,张嫣话锋一转,先抚摩了一下旁边的侄女儿朱娖的秀发,低声温言让她回避一下,然后吩咐堂妹朱毓婵:

    “兹事体大,你我妇人,本不当干政,让朱总督进来,隔帘奏对吧,你也留下。”

    作为先帝的皇后,张嫣当然不能随便见男性外臣,但朱树人如今也算皇亲国戚,而且他是带着妻子来的,所以,让他们夫妻一起觐见,再垂帘,就避了嫌疑。

    朱毓婵并不明白皇嫂的考虑,只是照办,不一会儿,朱树人就入内,隔着内外屋中间的帘子,给张嫣行了大礼。

    张嫣瞥了一眼旁边,确认侄女儿已经被宫女带走了,这才大大方方地说:“史阁部他们,看来是属意潞王监国了?”

    朱树人始终没有抬头,诚恳回答:

    “臣乃地方督抚,不敢与闻内阁集议,不过倒是蒙史阁部与家父事后言及,确实属意潞王监国。当然若是陛下有遗下口谕,自然要尊奉遗诏。”

    张嫣皱了皱眉头:“本宫不过是死里逃生,你们便是不来问,也没什么大碍。也罢,朱卿,你倒是说说,依你之见,以潞王叔为监国,有哪些利弊。据本宫所知,潞王叔倒是仁厚长者,从不刁难人,这点着实难得。”

    朱树人深呼吸了一口:“陛下明鉴,潞王待人宽仁,确是广为人知。史阁部等集议后,唯一担心不妥的,是怕陛下将来不便——若是以福王监国,陛下依然是监国之嫂,若是潞王监国,陛下便是监国之侄媳。兹事体大,人臣便不敢自专。”

    (注:张嫣比照太后待遇,可以称陛下)

    张嫣原本心中还有些忧虑,唯恐大明的局势被权臣带偏,愈发风雨飘摇。听朱树人说得那么诚恳,内阁重臣都在担心她的地位不好摆、怕她降了辈分,这才犹豫请示,张嫣心中也不由一暖。

    她一介妇道人家,个人荣辱算什么?辈分不方便,大不了以后不在皇宫里住就是了,还可以另外起皇家园林的嘛。大不了国势艰难,简朴一些就是了。

    她立刻自辩道:“史公等人,何以如此胆怯,本宫一介妇道人家,本就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国难当头,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潞王叔若是监国,本宫不回南京宫中居住便是。”

    她的地位比朱常汸尊贵,但论辈分却是侄儿媳妇,住在同一座宫城里,确实容易乱了尊卑。

    朱树人松了口气,也连忙说:“臣父与史阁部也曾商议,若是陛下将来愿意入宫居住,户部自当拨款多修缮几座南京禁城中的殿宇。若是不愿入宫,也会另于杭州择地建皇家园林。

    苏州虽然繁华,却不宜修建行宫,可于杭州凤凰山、吴山等地,择前宋行在故址左近、风物适宜之地,另起园林。”

    这些安排,都不用朱树人操心,自有礼部的人考虑过,历史上朱由崧登基后,潞王也是被安排到杭州居住,南京沦陷后,太后(朱由崧的母亲)也下诏让潞王以皇叔身份在杭州监国,继续抵抗。

    在朝廷只有南方半壁江山的情况下,皇帝和重要藩王、皇亲国戚不宜住在一起时,把需要在外安置的那一方,从南京挪到杭州,都是最符合礼法的操作。

    至于张嫣肯去杭州后,在清波门南、凤凰山北,再找地方修园林,这钱沈家肯定出得起的,为了大业,朱树人便是私人捐款一百万两,通过他妻子的名义捐,造一个太后园林都没问题。

    后世光绪为了早点亲政,还巴不得筹八百万两首期给慈禧修颐和园,好让慈禧早点出宫去住呢。

    掰扯完了“万一潞王监国后,张嫣如何安置、如何定位”的问题,张嫣又道:“本宫荣辱不足为虑,本宫担心的,是先帝所遗诸王的安妥……”

    朱树人眉毛一挑,非常笃定地说:“陛下,先帝所遗诸子,内阁正在极力打探其下落,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一定会奋力寻找。

    但以臣所见,恰恰是潞王监国,对于先帝所遗诸子,是最安妥的——陛下应该知道,潞王至今无子,仅有一女,又是先帝叔辈。以潞王监国,但凡能找回先帝诸子任何一个,还是可以妥善过渡的。若是福王监国……福王自有子嗣,何况……”

    何况后面,自然是说“福王贪淫好色,甚能开枝散叶”了,不过如今的史可法都没用这个借口攻讦福王,王铎都得靠提拔钱谦益来罗织这些罪名,朱树人也就不便立刻所出口,大家心知肚明即可。

    张嫣一想,顿时觉得很有道理:如果她指望有崇祯的儿子被找到后,还能重新有继位的那么一丝可能性,那她也该期待潞王监国!

    因为要是福王监国了,福王肯定要想方设法把崇祯的儿子全部弄死!哪怕现在还没死,他也要说崇祯儿子都死光了!这样福王才能毫无正统性危机地称帝,还能将来传给自己的儿子!

    潞王就不一样了,既然潞王绝后了,没有子嗣,他再贪,最坏情况下,无非是潞王生前要坚持亲自当皇帝,但他年纪摆在那儿,比崇祯还老一岁,将来寿命肯定活不过崇祯的儿子。

    最坏的情况,哪怕潞王先登基了,再找到崇祯的幸存儿子,那大不了就是潞王把那个崇祯幸存之子立为皇太孙。

    要是潞王一辈子生不出儿子,驾崩时就直接传给皇太孙,皇位还是能回到崇祯的后人那儿。要是潞王生得出儿子,倒是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和危险,比如找借口废了皇太孙。

    但不管怎么说,一切还有得赌,潞王监国下,对可能还幸存的崇祯后人,是最好的。

    朱树人旁敲侧击,帮张嫣把这一点想明白后,张嫣也就彻底站到了潞王监国这一边。

    其实,张嫣原本站在家族长辈利益的角度,也是倾向潞王的,毕竟福王一脉当年跟光宗争夺太子之位,而张嫣也是光宗的儿媳妇,跟福王系的怨念一直是在的。

    她此前唯一的心病,就是担心崇祯的儿子万一有活下来的,得不到妥善结局,这才迟迟不想立君,立监国,只想再拖一拖,万一奇迹发生,永王或者定王活着逃出来呢。

    现在想通潞王监国对永王定王也是最好的情况,她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果然如此……难怪先帝殉国之前,逃亡途中,就一再感慨,若是遭遇不测,要是能让潞王叔监国,才能护佑我大明安然度过难关,等到永王、定王南逃。

    宗室之中,除了潞王叔,还有谁人能当此大任,有如此仁厚长者之风。”

    张嫣若有所思地回忆着,就好像崇祯在临死前的逃亡马车上,确实闲聊感慨过这么一番话似的。

    朱树人连忙把张嫣的这番话记下来,略微去掉那些过于口语化的累赘字眼,然后请妻子拿进去给张嫣过目,又找来宫女宦官,按流程用了懿安皇后的玺印,又按流程走完礼数,这才带着懿旨速速回南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