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长白山一线,残留的兵源之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高,但穿鞋也有一米七,可这雪也太厚了,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

    赵德亮指了指远处的山村位置。

    李扬看了一眼眉头紧蹙,从两边枯萎的树木上来看,雪不止一米深,都到了一些低矮枝干的一半位置了。

    往更远处去看,是一片巍峨的山峦,被白雪覆盖着,一片白茫茫的,如果不是因为雪灾的关系,这副景色看上去倒是颇为壮观美丽。

    “李先生,前面就是长白山坐落在辽省的一端了,那边的村子常年靠山吃山,距离城区偏远,因为山峦地形的原因,每年冬季大雪比其他地方要大上三分,这次赶上五十年一次的大雪,其他地方的赈灾速度推进的还可以,但是这里就慢了许多。”徐董介绍道。

    “赈灾难度大,也总不能放任到最后吧,生命面前应该平等对待才行。”李扬轻叹一声。M..coM

    “赈灾是下级单位往上报的,像这片区域救灾投入的人手会很高,历年来降雪之后,这些村子里的人也都习惯了被最后救援,渐渐的某些领导们自然先易后难了。”徐董无奈摇头,这种事没办法去说,管辖区域范围内受灾区域那么多,第一天救援多少区域,第二天救援多少区域,这是有考核标准的,所以一开始,当地领导肯定会优选就近,先易后难的选择救灾。

    “徐董,对这里很熟悉?”李扬说道。

    “考察过这里,本来打算建设一个辅助类的飞机场,加大开发东三省的旅游和冰雪资源的开发,不过东三省的经济基础还是太差了,往来的人太少了。”徐董摇了摇头轻叹一声。

    “李医生,这里很像我们大青山,我小时候曾今听村子里的老人说过,东三省这边,和我们大青山有些渊源。”王军凑过去低声道。

    “恩,背靠大山,只是村落不如我们那边密集,王哥,安排人问一下家里的老人这边的情况。”李扬皱了皱眉,眺目远望,背靠大山,周边皆是平坦的土地,还真像是大青山的地理格局。

    “好。”王军点了点头,看了一眼手机,竟是没有信号。

    “这边过于偏僻,只要大雪来临,基站信号极差,而且这边靠近山峦,刚好位于山口处,北风横推过来,降雪比其他区域要大的多,可以说这里一到了冬季,对外联系和通电,就全部没了。只是可惜了,这边的黑土地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只是位置处于山口处,每年进了十月底,北方寒流吹过来,这片土地可栽种的东西就不多了。”一旁的徐董解释道,他目光远眺看向四周,眼眸内泛着淡淡的红润,他是辽省土生土长的人,对于家乡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心底很不是滋味。

    这次听说李扬亲自带队要来辽省长白山山脚下赈灾,他就立即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哪怕路途遥远,也亲自一同赶过来。

    “我安排人去镇上打电话。”王军挥了挥手喊来一个稳重的中年人,交代了几句之后,就让他驱车先去镇上。

    “刚刚王村长说这里和大青山很像,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事。”徐董忽然说道。

    “怎么说?”李扬问道。

    “国内四大兵源之地,只有大青山仅存留下,而其他三个早就消散在了历史长河里,而这长白山山脚下的村落,我倒是听说,曾今也是一处兵源之地,不过已经名存实亡。”徐董忽然认真道。

    “倒是听村子里的老人说过,几十年前入朝作战,大青山人会在东三省逗留一段时间,依某个地方做跳板,再次入朝,难道是这里?”王军皱了皱眉,不过记得也不太清楚了,毕竟那段岁月,他还没有出生的,很多事都是听老人说的。

    “徐董,这边还有多少人?”李扬颔首道。

    “我上次来的时候已经是五年前,那个时候随行的有当地镇上的领导,据他们说人口有小十万人,女性和老人偏多,现在不知道什么情况了。”徐董看了一眼四周,五年了,还是没有太多变化。

    “就都待在这里?”李扬皱了皱眉。

    “他们好像一直生活在这里,省里也多次动员他们去镇上,不过都被他们拒绝,加上这边森林资源丰富,背靠大山,对于伐木,护林等工作也需要人去做,久而久之就由着他们待在这里了。”徐董轻叹一声,随后道:“上次在辽省飞机场开发布会,李先生分享大青山致富崛起之路,辽省一号和二号都非常重视,也是想着发展发展这里。”

    说白了,还是辽省太穷,大多数年轻人都去了南方发展,能留下的壮劳力不多,有些工作还是需要人去做的。

    李扬望了一眼远处连绵的山村,如果有小十万人,哪怕用手刨,也不会坐等着救援才对,看来这里的情况另有内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