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圣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即便说明了原因,但如此态度,绝对堪称真正的读书人。

    “对于宋兄大名,我也有所耳闻,大学之道引得天地文气自降,惊才绝艳。”宗礼也开口了,他看起来很普通,但眼中对于宋知书的欣赏,任谁都能看出来。

    “二位抬举了,都是一些虚名而已。”

    宋知书则抱以一笑。

    “好了,宋知书,你可以开始了。”

    这时候,负责评判的七位大儒其中一人开口了,示意宋知书若有学说的话,可以拿出来。

    “是,先生。”

    对此,宋知书微微躬身,没有多说什么,稍作思索,便再一次开口:“学生之学说,名为中庸。”

    中庸?

    众人闻言,全都有些不明所以。

    因为单单凭借着这个名字,他们根本猜不出对方的学说关于什么。

    不过那个‘庸’字,众人却能够理解,平庸、庸才等等,这都不算什么好词。

    一时间,他们觉得对方所提出的这个学说,有些不太看好。

    也是,作为儒家读书人,能有一篇大学之道,都可以千古留芳了,怎么可能再拿出同等的一篇出来?

    但没有人说话,皆静静坐在原地,准备认真聆听,至于南派儒家一方,则也是如此,虽然他们知道宋知书准备了新的学说,但并不知道具体。

    中庸,又与大学,有何区别呢?

    而他们的想法,有些与其他人一样,这片学说,怕是弱于大学很多。

    会场中心,宋知书没有多余的废话,便直接开口:“所谓中庸,指为人中正,不偏不倚,以自然的纯正人性提高自身修养,要时时处处都符合中正、中和之道,然后对待万事万物。”

    声音落下,宗门强者等人还没什么,并不是很能理解。

    但各大学派的领袖,全都眼神微微变化。

    作为大儒。

    他们似乎预示到了什么。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宋知书声音很轻,但却一字一顿。

    而也就是在此时,随着他的声音不断落下,整座会场,都散发出一层层光芒。

    一缕缕儒家正气不断散发出来,不断涌动,最后汇聚在会场的最中心。

    尤其会场的那些大儒们,终于一个个都坐不住了,全站起身来。

    不说其他,堪堪是那第一句,就已经足够让他们震动了。

    毕竟都是大儒,完全能够理解其中意义。

    “这篇《中庸》,不凡!”

    宗派领袖岑行远缓缓开口,眼中从之前的平淡,已经变成了震惊。

    还有郑公文,还有其他学派的领袖,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

    因为这是真正儒家中有关于做人的道理,且阐述的很清楚,而宋知书却将其总结了起来,要形成一篇新的学说。

    就连曾庸,也不由露出不可思议之色,因为他忽然觉得,宋知书这一次,恐怕要再次一鸣惊人了。

    或许,比上一次,还要更加震动人心。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时候,宋知书继续开口,他的眼神已经变得很平淡了。

    因为在诵念《中庸》的过程中,自己也在参悟。

    自离开太昊剑宗后,宋知书经历了很多,但都没有彻底静下心来吸收和反思,如今诵念《中庸》,整个人已经彻底沉了下去,虽然并没有再一次深入理解,可却在印证之前做的每一件事情。

    而也就是在此刻,整座龙源大会的会场,都不由开始震动了。

    一道道儒家正气,从虚空中而生,化作了云雾,而后又化作一株株白莲,于半空中盛开。

    这副异象,也让那些宗门强者们震动。

    “不对劲。”

    此刻,会场中心的七位大儒,突然从这种异象中脱离出来,脸上震动。

    因为他们看见,随着宋知书不断诵念,所有儒家正气开始汇聚的同时,在他们的正上方,也结出了一道道人影,这些人影各个非常高大,但却很虚浮,但无一例外,在这些人影出现之后,整个龙源大会的会场,都浮现出了一种特殊的气息。

    不仅如此,整座云州城的儒家正气,也全部都向着会场不断汇聚而去。

    直到最后之时。

    那些人影终于彻底显露了出来,一共七人,每道人影都气质超凡,高有九丈,顶天立地,仿佛可以支撑起天地的允许,仿佛就是道的化身。

    “这是.我儒家的八位圣人?”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