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 临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章邯见天色不早,拱了拱手:“天色已晚,邯就不打扰道长了,告辞。”

    曹易忽想到一些出海的细节,阻止道:“且慢,贫道有些事要与将军谈一谈。”

    章邯面露疑惑。.c0m

    “此处不方便,找个地方谈”曹易看向四周黑漆漆一片的军帐。

    章邯闻言,目光扫了扫,最后停留在东南方向一座略大一些的军帐上:“那边有座空的军帐。”

    两人走了过去。

    入内,点燃油灯。

    见里面除了床还放着红漆小案几的软塌,曹易想到了一个人:“这里莫非是给卢生准备的?”

    章邯点点头:“不错,不过现在用不到了。”

    曹易走到软榻边上,脱掉鞋子,上去。

    等章邯也脱掉靴子,跪坐下。

    曹易打开了话匣子:“出海第一要事是淡水,淡水就是平时喝的水,茫茫大海上找淡水非常难,即便找到了,也不易储存。所以出发之前,将军要把每艘船上都装满酒,酒水耐喝,不容易坏,下雨的时候,还可以用装酒的坛子接水。”

    “那岂不是要天天喝酒”

    满脑子都是行军之人不喝酒信条的章邯,听到曹易的话,反应稍微有点大。

    曹易瞥了章邯一眼,道:“总比渴死好”

    章邯也不是死脑筋的人,点头道:“邯,必将先生的话牢记于心。”

    曹易又说了第二件事:“大海茫茫,方向难辨,一不小心就可能迷失在无尽的大海中。贫道这里有一个指南针,将军随身带着。”

    说完,从葫芦里取出一个离开寻龙诀世界时,买的指南针。

    章邯接到手里,看了一阵,露出莫名的表情。

    曹易指着上面的字母说:“这个代表南,这个代表北,记不住现在就可以用匕首刻上小篆。”

    章邯闻言,从腰上拔出一把匕首,刻了起来。

    曹易看着忙碌的章邯想起了一件和指南针类似的物件,司南。据说,是战国时代的赵国发明的。

    首次提到司南的是《鬼谷子·谋篇第十》,文曰: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传统上,认为司南是勺子形状的。

    50年代一位钱姓院士曾受人之托试图以天然磁石制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之后王振铎先生以钨钢为复原物在人工电磁场中磁化。

    很多学者由此质疑,司南不是勺子形状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也因此不再展出司南的模型。

    “刻好了”

    章邯放下匕首。

    曹易见状说了第三件事:“人长期不吃菜,会生病,贫道的建议是,多携带大豆和绿豆,也就是菽和菉豆,每隔一段时间,泡一些。”

    这次,章邯想也不想就点了头:“诺”

    曹易想了想,没有其他的了,从软塌上下来说:“就到这里,将军回去歇息吧”

    章邯下了软塌,穿上靴子,告辞离开,刚走到外面,又听到曹易的声音:“明早再来一趟,贫道有一样东西送将军。”

    章邯应了一声,远去了。

    军帐里,曹易手里多了几张治病符。最近比较忙,一直没有画符,储存的符不多了。

    “本来还打算挑选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