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卫非(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卫非想不明白:“他干活我不是正好偷懒?怎么会影响到?你这逻辑关系就不成立。”

    “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周至说道:“到时候你爸妈拿你俩一对比,肯定会揍你,逼着你跟和尚一样。”

    “我的个天!”卫非这理科狗这才反应过来,杨和家里,他也跟着周至去过的,这小子干活那劲头,真是叫人毛骨悚然。

    必须严防死守,决不能让父母知道世界上还有和尚这样的品种!

    扭头对杨和说道:“那啥……要不和尚你还是别去了……”

    “还是去我家。”周至拍板:“你就在我家里住,最多找个时间,我和你回去陪伯伯伯母几天。”

    “你现在都这样了……”杨和有些局促。

    “这就是小手术,几天就回家了。”

    杨和想了想:“那我下午先过河去跟爸妈说一声。”

    杨和家在白米乡,和城关镇隔着一条长江,现在还得坐渡船。

    老妈端着水果回来,问道:“你们吃饭了没有?”

    两人就摇头。

    老妈掏出五块钱:“那赶紧吃饭去。”

    周至顿时大为不满:“豆花饭才一块一个人,妈你对我从来没这么大方!”

    “要你像和尚这么懂事,像飞机这样学习好,妈也给你这么多!”老妈说道:“豆花饭没肉,不得叫两个砟笼笼?”

    周至瞠目结舌,那……那这俩货各自差的那一头,就……就不论了?

    老妈想了想,最后还是没有将钱交出去:“我也要上班,正好,带你们去吃饭。”

    周至看到卫非失望的表情就偷笑,这小子之前肯定打着省钱的主意,这下泡汤了。

    想从老妈身上刮剩余,我都没那本事儿,就你?!

    想起之前商量的事情,又赶紧说道:“妈,寒假我想让杨和住我们家,跟我一起学习。”

    “嗯好,不过要人家爸妈同意。”

    杨和说道:“阿姨,我准备下午就回去,过几天就来,春节前再回去。”

    “和尚最懂事了。”老妈最喜欢直接定性,不过后面补上的那句不太好:“不像我家周至。走吧,都带上点水果。”

    “妈,你晚上给我带点书来!还有本子跟笔!”

    “知道了!”

    周至家并不富裕,只有书多。

    家里面老爸最挑剔,除了长篇大部头,就只看《人民文学》和《十月》。

    老妈碰都不会碰《人民文学》和《十月》,更喜欢《读者文摘》《意林》。

    周至最不挑剔,基本只要有字都行,以前家里没条件的时候,十岁开始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是繁体竖排版本,十一岁开始读《鲁迅文集》。

    还有父亲的一些苏联文学。

    还有一套书,比上述的好读,当时家家都还保留着的——《毛选》。

    去乡下同学家玩的时候,周至甚至黄历,佛经都能抱着看看。

    《人民文学》和《十月》是当时全国地位最高的文学期刊,价钱也不便宜。

    周至家里每月定的期刊杂志和购书,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老爸也是爱书的人,前年新华书店去香港参加图书展会,文化馆馆长的干爹打长途电话回来,问县里干部要不要笑笑生的那部禁书。

    这书是香港商务书社繁体竖排影印版本,非常精美,当时就要四百多元一套,而周远江工资,一个月才不到一百。

    书记华玉良在干部中统计购买人数,还要签字领书,登记,很严肃的一套流程,这书要是流出的话,收藏者必须受到处分。

    最终要买这部书的人也没几个,老爸却登记买了一套。

    那套全本无删节的笑笑生作品,老爸将之藏于卧室,藏得很好,但还是被周至偷偷研究了。

    老爸发现后,就要给他上家法。

    周至赶紧声称自己只是在研究古代民俗。

    这借口当然难逃责罚,不过周家一向开明,老爸说你小子要是能够讲出你的研究内容来让我信服,那我就不收拾你。

    这样的做法,也是周家惯例。

    比如周至到了小学三年级后不想再睡午觉,想利用中午出去玩,老爸丢给周至一本《唐诗三百首》,说你小子不想睡觉就给我背诗,一首背会后才能去玩。

    周至打开书两分钟就又给老爸丢了回去:“爸,我走了。”

    老爸大怒,周至却说今天的任务我完成了啊——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然后在老爸惊愕的目光里,扬长而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