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修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都没有发生,减法已经做完,画心后背已经完全裸露。

    接下来加法过程开始,好歹能够先松一口气了。

    第三步是修补洞口。需要把揭完托纸后的画芯上所显露出来的大小破洞伤损之处,全部精心修补上。

    这一步的要求就是精细,精细,再精细。

    在补缺前,先把磨快的小刀尖刮去洞口旁多余的单丝、杂丝,补绢前洞口的油纸上用小毛笔涂上厚浆水,每个洞口的补绢根据画芯的经纬丝都要对准,不能弯曲。

    绢补之后,用小毛笔涂上厚浆水,再用手指轻轻摸平,待干之后将洞口周围的多余补绢用磨快的小刀放平在洞口上轻轻刮去,刮的程度,以手感摸平为限,再用小毛笔涂上补浆水,使补绢与洞口四周粘连。

    大小洞口补完,剩下的裂逢及小芝麻洞,都要用加染好颜色的细网网绢用小毛笔浆水条点滴都贴上,不能漏掉。

    这步工程繁复琐碎且必须细致认真,可谓磨人到极致,做完这一步之后,修复最繁琐的工序算是做完了。

    到如今,《蜀山图》的修复也才做完这一步,今天需要做的,是“托画芯”的步骤,也就是行话当中的“上墙”。

    上墙的意思,就是将画心覆上背纸,翻过来除掉正面保护宣纸和水油纸,让画心露出来,再贴到墙上等待干燥后全色装表。

    说起来好简单,做起来好复杂。

    首先把补洞完好的画芯在表台上起身,照常规把画芯裁齐。

    裁画芯时注意图章、款识,同时配好托纸尺寸。

    由于绢画被撑平一段时间,已经有了较大的伸张,所以下台后先要放一放,使其自然收缩,然后再润湿托心,避免绢丝过度伸张,影响表件日后的收缩变形,或于装表过程中走墙、崩裂。

    之后才可以用清水把托纸用排笔匀水,再把画芯有水油纸湖上的一面也同样用清水排笔刷匀。

    然后把调好适度的薄浆直接刷在画芯的背面。

    最后把托纸刷平在表台上,把画芯刷平在托纸上,翻过身再刷平,隐上白的助条纸。

    这样,前面加湖的水油纸和两层加护的宣纸已经完成使命,可被揭去。

    这一步也得小心,要是吃水不足,或者碰到较破的画芯,揭水油纸时很容易将原画的碎片一道给揭下来。

    因此动作必须灵活小心,如发现画芯绢丝粘上水油纸时,立即停止,改变揭取的方向。

    如果这样都还不行,那就只能把水油纸撕成小块,一点点剥离下来。

    然后用清水小笔把翘起的绢丝理平,露出正面的画芯。

    相比纸本,绢本就还要多一个步骤——除浆。

    正面仍有湖水油纸的余浆,需待画芯半干时,轻轻地擦去,动作为用掌心朝下,用手指的平面平平伏伏地顺着绢丝轻轻来回揉顺。

    这是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如果画面表面上的余浆不除净的话,会影响下一步在洞口的全色工序,会出现反色现象,让修复的部分无法与原画融为一体,或者显得突兀,无柔糯之感。

    同样的,为了防止绢本画芯崩裂,画芯的背面同样需要多托两层宣纸贴平。

    今天都是四表舅指挥,周至操作。

    82中文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