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古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说想要和大老谈他的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的事儿吗?今天我就给你请来了,你们当面谈。”

    边上另一个穿着时尚的老者用浓重的粤语说道:“见个面可不容易,小老儿现在都隐居旧金山了。”

    “这位你认识吗?”蔡楠笑着问周至。

    “不敢请问?”周至是真不认识。

    “呵呵呵,他是港岛的音乐教父,《沧海一声笑》总听过的吧?”

    “哎哟黄沾!啊不对不对我掌嘴……”周至赶紧拍了拍自己的嘴巴,又向黄沾伸出手:“黄大师!您的样子在大陆的确没多少人知道,不过您的歌,我们真是从小听到现在。凡有自来水处,必有您写的歌词传唱啊……”

    这话是化用的“凡井水处,必唱柳词”的典故,但是黄沾一生两千多首歌,也匹配得上。

    《上海滩》,《我的中国心》,《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倩女幽魂》……

    能够把古典融入现代人的口味,词作将人的心情拿捏得死死的,黄沾算是独一份。

    “咦?小朋友是粤省人?”黄沾和周至握了手:“不是说蜀中的吗?”

    “我的确是蜀中的,不过在学古汉语,粤语是必须的台阶。”周至赶紧自我介绍。

    “是吗?”黄沾点头:“的确,粤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音,你说一说古音让我们听听呢?”

    周至便朗声念了起来:“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这是黄沾写的《江湖行》,后来在李连杰出演的《笑傲江湖》里还引用过,也算是家喻户晓了。

    从格律上来讲这首诗其实是不合格的,但是相比那些为了格律堆砌词句的“大作”来,这诗写出了真正的武侠世界和江湖味道,堪称经典,周至非常喜欢。

    “好!”边上李启严听得眉飞色舞:“好!这个话听得出和粤语有关系,但是好多读法还又不同了……但是同样好听!有点意思!”

    黄沾却是一脸的惭愧:“用这个话读出来,好些地方的音韵就不够顺畅了。”

    “这就是吟啸的功夫吧?”李启严还挺“不耻下问”。

    “对,这个读法其实是以粤语为基础,西南官话为辅,以隋代陆法言《切韵》为发音规则,再结合吟啸的方法弄出来的。”周至说道。

    说得这么轻描澹写,其实这里边耗费的功夫太大了,《切韵》的每一个音,都是周至和辜师公经过严密的考证,相互往来探讨,最后确定下来的。

    上一世曾经有人在周至小说的书评里,说汉字没有音标,导致了古音流失,那种说法纯粹是对语言学没有研究过。

    要是奉西方音标为圭臬,那才短短百年,不列颠英语,米国英语,澳洲英语,印地英语,却已经尽皆不同,这又如何解释?

    其实华夏古人对音韵的记录,可谓是所有民族当中最详细的,因此只要详细研究,再结合各种文献,方言的遗存,完全是可以还原出来的。

    但是任何一种语言要读得好听,就如同唱歌一般,又自有一番讲究。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