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太后娘娘的意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地想起这段过往……

    初进宫的时候,安和大长公主还曾经帮过她,才选秀女的时候的事情,如果不是安和大长公主伸手,她差点就落了选。

    一位和她同住的秀女,在她的衣裳中藏了引发她过敏的药物,如果不是安和大长公主的人看到,伸了手帮她一把,恐怕她那个时候就不能进宫,更不能成为现在的太后。

    这件事情没算在皇家的恩情中,也从来不在太后的考虑中,但这会看到这样的安和大长公主,居然让她想了起来,看着安和大长公主的目光越发的温和。

    “太后娘娘和臣妾不同,臣妾是少时不珍惜,又逞强好斗,才弄了一身的病。”安和大长公主笑道,她虽然气弱,却努力挺直腰板,大长公主的气势不减。

    相比起来,眼前的安和大长公主就正气多了,即便走路的时候慢慢地挪过来,坐下的时候依然有着皇家公主的体面,坐姿端正。

    话说得同样不卑不亢。

    太医过来得很快,就在偏殿候命,听宣后过来特意又为安和大长公主诊了脉,最后禀报:“太后娘娘,安和大长公主年轻时受的伤不少,体面有暗伤,现在年纪大了,天气不好的时候更加明显,得好好养着才是。”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生老病死,最主要的就是老了,体弱了,再养着也只不过是让她稍稍舒服一些。

    身上的旧伤是不能根治的。

    这种事情其实在一些老的武将身上更明显。

    太医也早知道安和大长公主是受过伤的,据说有一次差点没命,现在年纪大了,各种旧伤冒出来,太医觉得原就如此,看之前上朝的那位老将军,上朝的时候皇上也会赐以座位,就是知道他身体不好,站不住。

    武将是如此,大长公主也是如此!

    “去看看有什么好药,一会让大长公主带走。”太后温声地吩咐太医。

    太医应命退下。

    “虞三姑娘的身体看着怎么也不太好?”太后的目光投向虞兮娇处,她现在就坐在安和大长公主的身后,坐姿端正之余,微微低头,只在见礼的时候说过话,而后就一直安安静静地坐着。

    “其实还好,她年纪小,就是这两天也感了风寒,最近的天气不太好,小孩子家也不懂得换件厚实的衣裳。”

    安和大长公主笑笑接口道。

    太后当然听得出是推托之言,就算主子年轻不懂事,身边侍候的人也都不懂事,现在又不是最冷的时候,其实就是早上、晚上稍稍披一件衣裳的事情。

    之前才见的人,上一次来的时候,看着还有些精神,这才几天,整个人看着就带了些病容。

    不用说,就是和孙子的事情有关系。

    “来人,带虞三姑娘去偏殿,让太医诊治一番。”太后看了看虞兮娇的脸色,吩咐道。、

    有宫女过来笑盈盈地到虞兮娇面前:“虞三姑娘,跟奴婢去偏殿吧!”

    虞兮娇不安的看了看安和大长公主。

    “去吧,既然是太后娘娘恩典,就过去看看。”安和大长公主温和地道,其实真要让太医诊脉,方才太医在的时候就可以一起诊了。

    虞兮娇站起身对着太后深深一礼,而后跟着宫女离开。

    “这孩子,身体底子有些弱啊。”看着虞兮娇远去,太后感叹一声。

    “也还好的,可能是因为才到京城,水土有些不服,江南的秋冬和京城的稍有些不同。”安和大长公主也看了看孙女单薄的背影道,和太后两个就如同寻常的姑嫂一般话起家常。

    “儿孙都是来讨债的。”太后娘娘也感慨万千,“煜儿他父亲当时也不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可他是哀家的小儿子,哀家还能怎么样,只能宠着就是,可现在去了齐地后,也没把煜儿养好,当初哀家就提议让煜儿留在京城,偏他不愿意,可看看现在……”

    太后烦恼不已,说完看了看脸色有些不对的安和大长公主,立时知道自己失言,马上又挽回道,“煜儿倒还算听话,有时候虽然做错事情,但马上也能改过来,倒是他这个父亲,就是一个任性的。”

    太后今天是为了封煜的亲事而来,之前闹的人尽皆知,如果不如他的愿,倒是让人又看了皇家的笑话。

    端王府的事情不了了之,如果齐王世子的事情再如此,皇家在寻常百姓面前的体面就没剩下几分了。

    太后和皇上商议过,也派了人给安和大长人驻隐晦的传过消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