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屠城威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李察也没有多少文官去顶替康国府的官僚体系,若是康国府的官员们识时务,李察不介意让他们继续为自己打工。

    当然,若是顽固不灵的话,破城之日就是屠城之时!

    李察相信自己大军进入康国府境内这么久,康国府的官僚们不会傻到连自己的基本信息都不派人调查。

    攻占大石镇,对色目人暴动进行残酷镇压,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战争都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只要派人去史国府收集下情报,很容易得到。

    这种大规模战事的消息是很难保密的,李察也没打算保密自己的行径,争霸的君主若是太过仁慈,反倒不容易打天下,历史上的蒙古人为何在成吉思汗子孙的带领下打遍欧亚大陆?

    还不是因为蒙古人的凶残人尽皆知,凡是抵抗的城池都被屠戮殆尽,最后吓得那些普通城池一个接一个主动投降……

    战争中满口仁义是没用的,只有绝对的实力才会让敌人恐惧慑服。

    更何况,李察对待投诚官员的待遇确实不错,中低层官员李察几乎没有怎么变动,顶头的那些大官虽然失去了权位,但并没有离开官场,只不过换了个职务,权势比以前更低罢了。

    李察除了军权改动极大外,对行政体系的改革大部分都停留在内阁上面,中低层变动很小。

    原因很简单,李察觉得大唐的基层行政体系对现在的形势来说够用了,而且他也没有太多的官员去顶替行政文官体系。

    因此,只要康国府的官僚们投降,李察立刻就能完好无损的接管整个康国府的秩序体制,只需要空降几个领头人顺道改革巡捕房控制康国府即可。

    如果康国府坚持抵抗,李察就只能履行自己的诺言杀鸡儆猴,破城之日对康国府府城血洗,让他的敌人正视大明王的名号!

    这个时代屠城是不会有道德压力的,哪怕是自诩为正统的大唐在征伐过程中也屠过城,只不过被史官从记载中抹去罢了。

    灭亡的国家自然不会有资格去记录历史……

    李察同样也是这个思维,只要他消灭了自己的对手,以后的史册记载还不是自己一言而决?

    只要屠城屠杀的够彻底够干净,再在史册上抹去痕迹,后世人根本不会知道发生过什么。

    这个时代的通讯如此落后,消息的传播本来就滞后,人为操控还是很容易的。

    康国府中的官僚们很快得到李察的劝降信‘原件’,他们自然听说过李察这位自立的大明王的凶残程度,不过多数都是针对色目人的政策。

    比如说在战场上命令麾下汉人军队对色目人仆从军进行无差别屠戮……

    虽说是为了督战的效果,但整队整队屠戮崩溃色目人的行径在西域地区还是很少见的……

    很显然,李察的性格跟正面形象是完全不挂钩的,这种人说出屠城威胁,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