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集体农庄(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拔起一个人丁都没有留下,李察熟识的公孙康安被发现时,更是被吊在一颗歪脖子树上风干……

    和李察同样出自大石镇的李老财也死于兵灾,胆小怕事的郝建仁,大石镇镇守钱森等等李察熟知,却没有什么才能也当上了官员的人全都沦为这次兵灾的牺牲品。

    可以说,当初追随李察发家致富充任地方官的从龙功臣全都死绝了……

    由此能看出这场叛乱对西域地区造成的破坏有多强!

    理所当然的,这场叛乱也让西域地区为之一清,先不提平叛战争中累计获得的一万枚气运币(包括结束叛乱的加成),单是色目人人口的大量减少就大大加强了明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最重要的是,汉人士绅阶级在这次叛乱中损失了九成,汉人士绅阶级对明廷官场的影响力已经无限接近于0。

    这次叛乱过后,色目人农奴这个阶级已经名存实亡,大部分色目人农奴都参与了叛乱,不是被杀就是沦为战俘,包括亲眷在内!

    剩余的小部分色目人农奴也被严格管控起来,被组织起来成为炮灰部队和苦力。

    这次叛乱过后,由于大量城池沦为无人区,地方行政机构开始简化,不再设镇一级行政单位,只以简单的府县管理,且设立行省单位。

    西域地区以葱岭为界设立两个行省。

    除此之外,西域地区开始大量兴建集中营式集体农庄,这次色目人大起义的主要原因就是色目人农奴大部分分散在各家地主乡绅手中,他们缺乏武力依持,叛乱一起随便数百人义军路过,就能进入田庄屠戮汉人乡绅,卷走色目人农奴入伙。

    李察吸取了这次教训,再加上汉人乡绅阶级崩溃,开始以朝廷的名义设立集中营式集体农庄。

    大量的死亡造成大批良田抛荒,自然也就被官府收为官田,然后集中起来建立一道围墙,派兵把守管理,大批色目人战俘和亲眷被强行压入集中营中种地!

    在集中营集体农庄中,设定分级标准,最初是根据是否参与叛乱为标准设定等级,后续则会根据劳动表现和负责田地的产量多寡来提升等级。

    每一个等级都对应不同的伙食标准和住宿,当然,住宿的房子都是色目人奴隶在监督下自己建造的……

    这种集体农庄使得明廷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由于战乱破坏的农业生产,弥补粮食的不足。

    当然,现如今西域人口大降,即便粮食不足也饿不死多少人……

    集体农庄中全部照搬军事化管理,除了没有武器装备外,男性青壮都被按照正规军的标准训练!

    这主要是为了方便今后遇到战争,抽调他们上前线当炮灰……

    看管这群色目奴隶的就是被整编过的原地方守备军团,他们很多人的亲朋家人都死在色目义军中,可想而知这些色目人奴隶的生活境况……

    而官府的要求仅仅只是集中营里不要出现大规模死亡事件和暴动事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