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1章 冷清的上元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满朝文武闻言,面面相觑。

    他们觉得寇准在欺负人。

    你寇准刚耍完了威风,我们都在怕你,你现在开口问我们有没有疑惑?

    我们敢有疑惑吗?

    满朝文武齐齐拱手道:“我等并无异议……”

    寇准满意的点头道:“关于我朝出兵西夏的战事事由,由枢密院枢密使曹利用,协同兵部尚书曹玮,一同督管。

    淮南、江浙一代,以及唐、邓、代等州粮荒事宜,又三司协同各部各司,一同管辖。

    我朝出兵西夏的战事,不能出错。

    各地粮荒问题,也不能出错。

    绝不能因为粮荒的问题,为我朝出兵西夏的兵事陷入到僵局。”wap..com

    “退朝!”

    满朝文武义愤填膺的不满,在寇准的强势镇压下,烟消云散。

    也只有寇准才能在如今的朝堂上说出这么强悍的话,也唯有寇准才能干出这么霸道的事情。

    换作刘娥的话,她很难说出这番强势的话,也很难做出这么霸道的事情。

    这跟其本身的男女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

    纯粹是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在处理问题上,给人的感觉不同。

    皇家为主,百官为仆。

    皇家强压百官,那就是恶主欺仆。

    宰相强压百官,那就是大管家教育小管事做人。

    民间总是盛传恶主欺仆,又或者以仆欺主之类的话,可谁听说过以仆欺仆之类的话。

    所以在百姓们眼里,寇准这个朝廷的大管家,欺压那些朝廷的小管事,纯粹是调教,跟谁欺负谁没关系。

    这也是为何寇准在强压百官的时候,百官们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原因所在。

    百官们怼皇家怼的欢实,那叫不畏强权。

    百官们怼寇准怼的欢实,那叫不守规矩。

    朝廷的大管家是你们想怼就能怼的?

    要是每个小管事都能怼大管家,那大管家还怎么管理朝廷这座庞大的产业?

    下了朝以后。

    赵祯晃荡着小手,愉快的离开了垂拱殿。

    今日他在垂拱殿里看足了大戏。

    学会了如何掀开百官身上的伪装,看到他们真实的面目。

    也学会了如何霸道绝伦的镇压百官。

    寇准在垂拱殿上的霸道、蛮横、不讲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以后少不了要效仿一二。

    他性子虽然仁厚,但是心里仍有一些小叛逆,有一些不服软。

    这从他亲征以后发动的庆历新政就不难看出。

    只是史书上的他,是经过刘娥一手调教出来的,性子多少有点软,耳根子也软。

    所以在百官们劝诫、或者争吵的时候,他的想法总会出现反复。

    但现在不同了。

    他不仅有刘娥调教,也有寇准从旁言传身教。

    他从刘娥身上学不到的决断、学不到的霸道、学不到的蛮横、学不到的不讲理,都能从寇准身上学到。

    然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寇季。

    寇季就像是那混进了沙丁鱼群里的鲶鱼,搅动了大宋这一摊死气沉沉的水,带动了在这摊死气沉沉水里沉寂着的沙丁鱼。

    寇季对此多少有点察觉,但他却并没有去在意。

    他推着寇准离开了垂拱殿,一路回到了寇府里。

    在他送了寇准进了卧房,准备离开的时候。

    沉默了一路的寇准,突然开口道:“老夫一时冲动,害得你以后有罪受了。”

    寇季一愣,思量了一下,明白了寇准话里的意思。

    寇准今日在垂拱殿上霸道的镇压群臣,他权臣的帽子算是坐实了,甚至还会被人骂成权奸。

    历朝历代以来,凡是能被称之为权臣,又不愿意谋朝篡位的,他们死了以后,难免会被清算,其子孙后代的下场也不会太好。

    寇季咧嘴笑道:“祖父说笑了,祖父还要长命百岁呢。等您百岁的那日,我也差不多五十多了。到时候面对满朝文武,谁欺负谁还不一定呢。怎么会受罪呢。”

    寇准听着寇季说着宽慰人的话,无声的笑了笑。

    他自己身子骨,他自己了解。

    活到百八十岁的事情,他不敢想。

    在这个人均寿命三十岁左右的年代,活到七八十的,那都是稀罕事。

    能活过百岁的,那都是人瑞。

    即便是身上无官无爵,只是一个寻常人,赵祯这个当官家的见了,也得以礼相待。

    寇季在寇准满脸笑容中,拱了拱手,离开了寇准的卧房。

    此后几日,仍然在年节期间。

    除了寇准偶尔会入宫去关注西北的战事和淮南、江浙一带的粮荒问题以外,寇季这个朝散大夫,都没怎么出门。

    朝廷针对西夏的战事,不需要他插手。

    朝廷针对淮南、江浙一带的战事,也不需要他插手。

    准确的说,轮不到他插手。

    上元夜的时候。

    刘亨、曹佾、范仲淹三人到了寇府,邀请寇季去汴京城里游玩,赏赏灯会,逛逛诗会,猜猜灯谜,顺便看看汴京城里那些个豪门大户养出来的娇小姐。

    寇季没有推辞,点头答应了。

    寇季给自己荷包里装满了金、银榆叶,挂在腰间,随着刘亨三人出了门。

    寇季不像是刘亨、曹佾那两个货,出门的时候还带着三五个豪仆,专门被他们背着铜钱,供他们花销。

    虽说金、银在大宋并非法定货币,可它们能被当成货币使用,寇季也就没有必要跟铜钱死磕。

    寇季如今不缺钱,甚至还逐渐在向钱多的花不完的方向靠拢。

    前几日的时候,寇忠在帮寇季打理江陵两百户食邑的时候,还询问寇季,要不要在江陵两百户食邑所在的地方,建立三两个铸币作坊。

    寇季听到这个提议以后,吓了一跳。

    还带自己铸钱玩的?

    寇忠见寇季不懂这个,立马给寇季科普了一下大宋铸币的律法。

    在寇忠的科普下,寇季才知道。

    在大宋私造铜钱,不算合法,但也不算违法。

    所以民间私造铜钱成风,导致各地铜钱斤两不一,各地铜钱,皆有各地铜钱的特点,以至于金对铜币、银对铜币,兑换的价格也各不相同。

    在汴京城,一两银子可以当一贯半的钱用,可在秦川等地,一两银子可以当成十贯钱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