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武者幸事,帝王悲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无锡

    太湖

    大青山外

    一叶小舟上,轻舟简从的三人在漫天遮目的云雾前停下。

    一身华贵锦龙袍的杨康,立在船头,定定地望着眼前遮天蔽日的缥缈雾气,一双在时光磨砂中早已不复当年清亮的浑浊眸子,闪过一抹追忆。

    太湖围堵的死里逃生

    梧桐树下的交谈甚欢

    竹林日夜的勤学苦练

    明月光下的谈古论今

    神采飞扬的俊朗青年

    ……

    故地重游,总有几分感怀和神伤。

    不知想起什么,杨康看着清澈湖水中映出的倒影,皱纹横生,苍颜白发,颇有几分感慨万千地一叹。

    身后的两人大气都不敢喘,静静地矗立,察言观色,待杨康情绪恢复后,其中一名面白无须,声音有些尖细的老者,才身子略微前倾。

    姿态谦卑,态度恭敬第说道:“陛下,老奴曾闻,这面前的云雾另有妙处,您早年在这大青山学艺,不知可否让老奴涨涨见识?”

    “你这个滑头的老东西!”

    等待总是令人烦躁,感觉时间异常漫长。

    看着不过刚到,就开口引起话头,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的老仆,杨康眼中闪过一抹欣慰。

    作为帝皇贴身近侍,此次出行大青山,杨康岂能不知,这眼前的老仆下过一番功夫,将江湖上流传的,关于大青山的消息打探的一清二楚。

    对着大青山外的云雾,也非一知半解。

    如今,这老仆明知故问,也是在想方设法地安慰他。

    “这普天之下,也只有这位仙君,敢晾着朕,让朕候着。”杨康莫名地感叹,旋即,转移话题,看着前方的云雾说道。

    “这大青山被云雾大阵环绕、护佑,没有主人允许,即使而今江湖上盛传的先天强者,也不得其门,难以入山。”

    杨康话音刚落,漫天的云雾就瞬时变幻,一道两丈宽的通道出现。

    “走吧!”

    一叶扁舟,缓缓朝着云雾深处行去,湖水翻涌,船过无痕。

    ……

    大青山

    山高林密,耸立云天。

    苍翠地恍若天地雕琢地一口无暇碧玉,点点云雾缭绕,令整座山峰莫名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

    颇有一种“碧玉生烟”之感。

    一路上,杨康三人看的目不暇接,飞舞的彩蝶、成双的麋鹿、香气四溢的果木、飞湍的激流……

    “仙家福地!当真是不可思议。”

    杨康目光如炬,看着周遭的事物,恍惚中觉得做梦一般。

    以前的大青山虽然景色不属于名山大川,甚至还有一股莫名的生机。

    那么,现在的大青山,在杨康眼里,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仙家圣地。

    带着一股神秘的灵性。

    只是进来片刻,连日的疲累就一扫而光,容光焕发。

    瞧着大青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回首朝着波动的湖面一看,杨康朗声大笑,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

    目光更加热切。

    至于身后亦步亦趋的两人,尽管也看的眼花缭乱,心中震撼,但并未如杨康一般失去理智。

    一个谨小慎微了一辈子,总是将最坏的后果考虑清楚。

    一个是当了四十多年“老太子”,能一群兄弟一致“怼他”,和杨康越发忌惮的情况下,牢牢护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除了爱惜羽毛,精通阴谋权术外,在东宫之主的位置上屈居多年,仍旧没有冲昏头脑,触犯历朝历代“老太子”通病的他。

    头脑自然是无比清醒。

    盯着杨康明显越走越挺直的腰板,侧脸上明显抑制不住的兴奋神情。

    杨烈心中一叹,随着年岁的增长,他这位父皇年老昏聩,早已不复当初的雄心壮志和头脑清明,虽未到乾纲独断,专横霸道的地位。

    但行事却也是越来越肆无忌惮,好大喜功。

    有些得意忘形了。

    故而,此番他不认为自己这位父皇,能心想事成。

    尤其是在看到这大青山种种神异景象后,这种想法更加坚定。

    不过,对于自家老子吃瘪的场景,不得志后的郁郁寡欢,杨烈心中颇为期待。

    毕竟,他在太子这个位置上,吸引的炮火已经太久了。

    久到他怀疑,若是真如了杨康的意愿,自己会老死在哪个尴尬的位置上。

    或者彻底被逼疯。

    ……

    竹院内

    梧桐树下

    依旧是初见时,那张茶几,一样的茶盏,一样的用具。

    仿佛这一套器具经年不坏,反而随着年深日久,更添了几分沧桑古韵。

    煮出来的茶水,越发清香,经久不散。

    入口回甘,也越发精妙起来。

    令杨康这个满脸褶子的老皇帝,忍不住地一阵舒爽,通体舒泰。眼前都为之一亮。

    只可惜,还是当初的人,煮茶的那人却不会再亲自动手。

    李天生不动声色地瞥了一旁,恭敬侍奉的老内侍。

    又看了一眼除了见面时的久别寒暄,就一直静静品茶的杨康。

    也轻轻抿了一口茶水,慢慢回味,似乎这早就喝惯了的茶水,蕴含无穷妙处。

    令人心神沉醉。

    一时院内无人言。

    梧桐树下摩擦得沙沙作响,茶壶中泉水发出咕咕沸腾之声。

    添水、清汤、推杯、换盏,袅袅茶香起。

    老内侍恭恭敬敬煮茶,大气都不敢喘。

    杨烈、张君宝和郭襄乖乖地站在一旁,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再好的茶,喝多了也憋的慌。

    一人平均两壶茶水下肚后,杨康看着闲坐对面,老神在在,专心品茶且还能再静静喝上几壶的李天生,心中蓦然升出几分火气和憋屈。

    “喝了这么多年,都还没喝够,该说你专一,还是该说你无趣。虽然他承认,这茶水味道非比寻常,颇有神妙,他垂涎欲滴,恨不得将装有茶叶的瓷罐踹回去,慢慢品尝。

    你这老不死的,绝对是故意的!”

    尽管杨康内心将李天生骂得狗血淋头,但想到自己这次有求于人,终于还是败下阵来,率先开口,单刀直入主题:

    “仙君,朕这次来,是想向仙君求取一些延寿灵药。

    朕老了,如今在处理政务上,已经越发力不从心,但真不甘心,你曾说所言的那个和谐大同社会,朕还未曾建立。

    还未令天下百姓,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家家有医瞧,顿顿有肉吃,建立国富、民强、文明、和谐的大周。”

    杨康身体前倾,口中诉苦不断,恨不得与李天生脸都贴到一块去,揪着他的衣领,让李天生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为国为民和力有不逮。

    “仙君,朕这些年虽然夙兴夜寐地处理政务,为天下百姓的生计殚精竭虑,但看到子民安居乐业,朕无怨无悔。

    只是可惜,人之寿命有限,大限将至,恨不能再多活几年,将朕的一腔抱负与谋划交代下去,妥善安置,令子孙后代,继承朕的志向,为民谋利……

    故而,恳请仙君,能赐予延寿灵药,让朕再多活一段时间,也好为百姓再尽些心力,也好死而无憾。”.c0m

    看着朝着李天生倒豆子一般,历数自己多年的丰功伟绩,倾诉自己的苦衷和身不由己的杨康。

    老内侍紧忙低首退下,眼观鼻鼻观心地当起了聋子。

    只差明确告诉对方“你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至于一旁一直默默关注这里的杨烈三人,直接无语到嘴角抽搐!

    张君宝和郭襄还好,虽然惊愕一代帝皇会有如此不要脸的举动,但这大青山,每年一度的青山布武结束后,都有一些在武林中颇有名望的前辈、俊杰,无所不用其极地赖在大青山不走。

    想要多带些时日。

    更有甚是,不顾脸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