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6章 水陆并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轰隆!”

    “轰隆!”

    几万骑兵奔驰在道路上,根本就没有“嘚了!嘚了!”的马蹄声。

    只剩下雷鸣一般的轰鸣声。

    从长安城到凉州的距离虽然超过一千里,但是如今道路很好走,又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物资的速度拖累行军。

    所以苏定方和薛仁贵的大军,只不过是花了几天的时间就出现在了凉州城外。

    原本一人一骑的队伍,在这里得到了大量的马匹补充。

    凉州本来就是盛产战马的地方,再加上紧急从青海道等地调拨的马匹,基本上在这里补给完毕之后,大军就实现了一人双马。

    这其实也是大唐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不需要太怎么动员,就能轻易的从各个马场之中调拨几万匹马。

    这在历史上的任何王朝之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要知道,不说缺不缺马,单单要养这么多马匹,花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好在大唐现在遍地都是牧场,不管是青海道还是原本东西突厥所在的地方,亦或是河北道和辽东道,都有大量的马场存在。

    而伴随着辽东道的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豆粕这个东西,也已经变得比较廉价。

    这让大唐养殖马匹的成本进一步的下降。

    “仁贵,我们继续率领大军,一直前往甘州、肃州,然后在肃州修整一天之后,越过玉门关,朝着西洲而去。

    在肃州之前的行军过程,基本上不需要有什么顾虑,直接往前冲就行了。

    不过出了肃州之后,就需要安排前锋营先赶路,并且把斥候散开来。

    我们也不确定大食帝国的军队,现在在西域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傍晚时分,队伍已经停下来结营休息。

    苏定方跟薛仁贵两人一边巡视军营,一边说着话。

    这一次的出征,不管是对于苏定方来说,还是对于薛仁贵来说,都是难得的一次机会。

    虽然他们现在都是十二卫的将军,但是跟那些老将相比,资历显然还是差一点。

    如果能够在西域打一个漂亮仗,那么他们才算是在大唐军中彻底的站稳了脚跟。

    “百骑司和情报调查局都会全力为我们提供情报服务,西北贸易也有一些商队分布在西域。

    这两天也都陆陆续续的会有消息送到军中。

    虽然太子殿下非常重视大食帝国,我也认为大食帝国的军队的战斗力不会差。

    不过他们要想那么快的攻下西洲、伊州,估计还是有点困难的。

    真要是这些地方都被大食帝国拿下来了,对我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

    薛仁贵可是历史上唐高宗时期军中的扛把子,战略眼光自然是不会差的。

    他的话一出口,就引起了苏定方的兴趣。

    “哦?此话怎讲?”

    “西域太大了,不管是距离长安城还是距离大食帝国本土,都是非常遥远的。

    虽然依靠着以战养战的方法,大食帝国的军队的行军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有些东西终究不是依靠战争就能得到补充的。

    就像是有经验的将士,一些趁手的兵器,这些都不见得能够顺利补充的。

    并且距离本土越远,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就会越浓厚。

    一旦大食帝国的军队出现在西洲,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在西域已经经历了无数的战斗,打败或者灭掉了龟兹国等西域诸国。

    而对于我们来说,出了玉门关,只需要十来天的时间就能赶到西洲,不管是后勤补给还是将士们的体力消耗,受到的影响都是比较少的。

    并且西洲毕竟是在我们的治理之下,我们对于西洲四周的情况也是比较熟悉的。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这边。

    当然了,连西洲都出现了大食帝国的军队的话,说明他们的战斗力真的很强。

    哪怕是我们要一统西域,也是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的。

    如今人家那么轻松就完成了,那就意味着他们是一个不比我们差的存在。”

    薛仁贵这么一分析,苏定方忍不住点了点头。

    确实,大食帝国距离大唐越近,对于他们来说,战斗就越好打。

    相反的,万一大食帝国才刚刚进入到西域就停滞不前了。

    那么对于大军来说反倒是有点麻烦。

    因为大家还需要至少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出现在对方面前。

    这种高强度的行军之后,将士们的身体状况肯定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

    最关键的是十万匹马,五万将士的后勤补给,其实也是非常庞大的。

    在贞观年间,后勤物资的运输消耗是非常大的。

    一百斤大米从长安城运输到西域,估计损耗都超过六成了。

    甚至夸张一点,可能最终只有两成的大米能出现在西域呢。

    虽然通过商队来补充大部分的后勤物资,可以减少路上的消耗。

    也能充分的调动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难度仍然不小。

    当然了,唐军也可以跟大食帝国一样,采取以战养战的方法。

    西域那么多国家,牛羊肯定是不会少的。

    多抓一些用来充当军粮,也是能够大大的降低后勤补给的难度的。

    但是这样也是有坏处的。

    大唐是想把西域彻底的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中。

    如果把名声搞臭了,以后要顺利统治就很麻烦了。

    这点政治觉悟,苏定方和薛仁贵都是有的。

    “听说大食帝国的军队,往往悍不畏死,就连太子殿下都对他们有一些忌惮。

    仁贵,这一次作战,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苏定方虽然对自己很有信心,不过他也不是那种会轻视敌手的人。

    只有充分的重视对手了,才能更加顺利的赢得战争。

    “从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大食帝国确实是一个值得正视的对手。

    不过他们的整个科技水平跟我们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

    如果不是西域太远了,我们直接运输一百架火炮过去,立马就能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不过哪怕是如此,到时候我们几百个热气球轮番出动,对他们的驻地先进行一轮轰炸,也能大大的打击他们的战斗意志。

    这种从来没有失败过的军队,一旦碰到这种打击,对于士气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想一想当初西突厥和薛延陀人的反应,他们的骑兵也不可谓是不精锐,但是面对毫无还手之力的攻击。

    也很快就溃败了。

    所以这一次的作战,我觉得首先就是要搞清楚大食帝国的主力部队到底在哪里。

    然后我们立马就安排热气球营出动,给他们来一记狠的。

    如果运气好的话,我们还能趁着他们混乱的时候,再偷袭一把,直接就把他们给打蒙了。

    之后的战斗,就是轮到我们的弩箭和床弩出动了。

    经过了将作监的多番改进,又大量的使用了精钢作为材料。

    我们的弩箭和床弩,不管是射击速度还是射击精度,亦或是射击距离,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武器攻击的大食军队,接二连三的遭遇挫折之后,战斗力肯定会大幅下降。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堂堂正正的跟他们发起一轮骑兵的对决,在战场上光明正大的给他们一击。

    这么几番操作之下,基本上就大局已定了。

    剩下的收尾工作,那就是怎么搞都没有问题了。”

    薛仁贵虽然很重视大食帝国的军队,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一次的战斗会有多大的难度。

    虽然热气球在大唐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了。

    但是大食帝国距离大唐太远了。

    大概率他们还是没有听说过热气球这个东西。

    哪怕是道听途说的听到一些东西,也只是把它当成是一个故事来听。

    “嗯,这么看来,最难的还是要把大食人的动静搞清楚。

    这样我们才好及时的制定作战方案,给他们来个狠的。

    如果能够快刀斩乱麻的把大食帝国的军队给灭掉了,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不仅可以大量的节约各种钱财,也能让西域诸国看到我们大唐的强大。”

    “是的,他们没有还手之力的敌人,在我们面前那么轻易的就战败了。

    这对于打击西域诸国的信心来说,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朝廷既然想要彻底的统治西域,那么这里原本的番邦属国就没有必要再存在了。

    但是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我们要想完全漠视他们的存在也是不现实的。

    这个时候,如何采取各种有效地对策,就显得很重要了。”

    薛仁贵跟在李宽身边那么多年。

    对于李宽的想法也是非常清楚的。

    很显然,这一次朝廷安排自己和苏定方作为领军的将领,自然不完全是看重了自己的军事本领的。

    有着绝对的装备优势和训练优势,朝中还有很多将领可以轻松的完成这一次的战斗。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一次出征西域,还真不能简单的把它当成是一般的战斗。

    背后蕴含的许多政治意义,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太子殿下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了,就是对我们的信任。

    要是做得不好,就对不起这份信任了。”

    听了薛仁贵的话,苏定方也感受到了一丝的压力。

    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军人。

    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年了都没有特别大的功绩出来。

    哪怕是当初跟着李靖一起参加了灭掉东突厥的重要战役,也没有得到什么重用。

    要不是后面李宽对他多有提携,估计他想要出头,还得等几年呢。

    这方面,薛仁贵跟在李宽身边那么多年,显然是比苏定方做的要好。

    “是的,西域这个地方,虽然看起来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是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哪怕是为了维持这个贸易线路,也是有必要把它纳入到朝廷的实际统治之中来的。

    还有一个影响因素,估计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

    那就是棉花这个东西,是原产于西域的,也就是说西域的气候环境,是很适合种植棉花的。

    而棉布如今已经是大唐百姓最主要的布匹来源,在各行各业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运用。

    虽然我们在朔州北部种植了不少的棉花,但是如果能够在西域开辟另外一个棉花种植区域的话。

    那么对于抵抗天灾人祸的风险能力,肯定会高很多。

    西域地域辽阔,关中百姓去到朔州北部可以分到一百亩土地,要是去到西域的话,直接给他们分一千亩都没有问题。

    到时候,一个普通百姓家分配几个奴仆,立马就能成为小有身家的地主。

    这对于提高我们大唐的综合国力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事情。

    眼下太子殿下正在推进整个大唐的人口调查工作,甚至还安排了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去负责这个事情的落实。

    虽然现在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已经了解到的一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大唐的人口其实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贞观二十一年的人口数量,很可能比贞观初年翻了一番都不止,跟武德元年相比,增加的就更多了。

    而现在大唐已经初步的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这个人口增加的速度,肯定会越来越快。

    不用多少年,大唐的人口就可以突破一个亿,甚至有可能现在就已经突破了一个亿。

    之后两个亿,三个亿,甚至是更多的人口,也不是不可能。

    这么一来,人口全部集中在原本的各个道,肯定就不大合适了,各方面的压力都会很大。

    如果能够分配一部分到西域,一部分到镇北道和辽东道,然后再有一部分到海外各地。

    这个人口增长的压力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将来整个天下有一半的都是唐人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我们说了算了。”

    薛仁贵从人口这个很特别的角度跟苏定方分享了自己的认识。

    刚开始的时候,苏定方还觉得薛仁贵的这个担忧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

    大唐一直都缺人手,哪怕是现在这个情况有所缓解,也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的。

    现在薛仁贵居然担心以后人口太多带来的压力。

    简直不可置信。

    但是沉默了一会,好好的思索了一下这个人口增加的速度之后,苏定方又有点理解薛仁贵的担忧了。

    你人口增加一个几百万,甚至几千万,那都是好事情。

    大唐有大把的地方消化。

    但是如果增加一个亿,两个亿,那么单靠原本的州县来消化,肯定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这相当于大唐的人口变成现在的五六倍,那么原本差不多解决了的粮食问题和穿衣问题,立马又会再次的凸显出来。

    历史上,好些朝代到了末年,都会因为土地兼并等问题导致普通百姓活不下去。

    要是大唐也面临这个问题的话,那就是会出大事的。

    “还是仁贵你想的比较周到!

    这一次虽然我是陇右道行军大总管,但是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拿出来说,我们一起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这个时候,苏定方也算是彻底的认可了薛仁贵。

    这个太子殿下的嫡系亲信,不仅个人身手很好,用兵很有技巧,政治觉悟也比自己高很多啊。

    要是没有意外,将来薛仁贵的前途应该是比自己要大的。

    ……

    席君买这段时间也很忙。

    顺风镖局的业务现在是遍布大唐,他们在南洋还有专门的训练基地。

    如今单单顺风镖局旗下的镖师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两万人。

    这些人有不少都是十二卫退下来的将士。

    不过,自从大唐朝廷准备对西域用兵之后,席君买立马就从长安城跑到了凉州。

    陇右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他不是很熟悉,但是副总管薛仁贵却是他的老熟人。

    虽然他不可能名正言顺的跟着大军一起出征。

    但是跟军中保持密切联系,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薛仁贵也是知道李宽让席君买去负责顺风镖局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次朝廷把大部分的后勤都交付给各个商家去处理,其中需要顺风镖局护卫的商家,不在少数。

    换句话说,这一次前往西域的人马当中,至少有几千人是顺风镖局的镖师。

    这些人要是聚集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等闲对上一万敌军,他们也都是敢直接冲上去的。

    “达飞,你们的捕奴队不是只有两千人吗?怎么这一次居然出动了三千多人手?”

    在凉州前往肃州的道路上,席君买跟达飞骑着马齐头并进。

    顺风镖局虽然在整个大唐有两万多人手,但是他们都是分布在各个州县的。

    短时间内要聚集太多的人手,还是很有困难的。

    所以这一次席君买跟想要在西域立功的达飞一拍即合,准备合作去捞点功劳回来。

    “席总镖头,我们捕奴队的编制是只有两千人。

    但是这些年,总是有一些人从捕奴队退出来的,也有一些想要进入到捕奴队却是没有成功进来的。

    这一次我们把他们都给搞进来了。

    从凉州出发去西域的商队那么多,如今西域又处于战乱之中,正是需要我们去保护大唐子民的时候。

    想来太子殿下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达飞心中没有什么跟大唐作对的心思。

    相反,他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想要大唐更加强大。

    因为他在各个胡人部落里头得罪了太多人,如果没有大唐的庇护,他根本就活不下去。

    所以哪怕是现在的做法有点问题,他也是问心无愧的。

    “嗯,这种作战模式之前太子殿下已经尝试过一次,但是说实在的,对于各方面的要求其实是比较高的。

    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大军就很可能因为后勤补给不及时的问题出现乱子。

    这一次我可是听说大食帝国的军队有十来万,但是朝廷只安排了五万大军出征。

    我们这几千人马,也算是一个补充吧。”

    席君买虽然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论起单打独斗,他谁也不怕。

    但是千军万马之中,他倒也知道个人的勇猛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如果没有一定的兵力和阵仗支持,是不可能击败大食帝国的。

    “是啊,不过我们大唐的装备天下无敌,各种新奇的武器是其他人听都没有听到的。

    哪怕是我们捕奴队,现在装备的弓弩和大刀也都全部使用精钢制作。

    在这方面,我们绝对是有巨大优势的。

    听说这一次还有三千重骑兵跟着出征,到时候肯定可以打大食帝国一个措手不及。”

    达飞这些胡人,有时候比席君买他们对大唐更加有信心。

    感受过缺少钢铁的滋味的胡人,比谁都明白精钢的重要性。

    就大唐现在的精钢产量,全世界其他地方全部加起来也就只有大唐的一个零头。

    甚至连零头都不到。

    这就意味着各种弩箭可以随射,所以兵器全部都使用精钢制作。

    就连普通的护卫,也都能配备精钢制作的大刀。

    这个优势,在战场上大规模作战的时候是非常明显的。

    两支军队冲击在一起的时候,对方的刀剑要是直接断了,基本上就意味着小命也就丢了。

    “那倒也是,仁贵本身就是一个神射手,用兵又非常精妙。

    如此精锐的队伍在他手中必定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出来。

    到时候留给我们的很可能就只是打扫战场,看守俘虏的工作了。”

    想到这里,席君买莫名的有些忧伤。

    自己可能没有机会上战场了。

    虽然大食帝国很强大,但是席君买显然不认为他们能够比大唐更加强大。

    “只要我们想要战斗,那是一定有机会的。

    双方出动的都是骑兵,那是大食帝国战败了,肯定也会有不少的溃军的。

    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发挥威力的时候了。

    论起大规模的正规作战,我们捕奴队肯定是比不上正规军的。

    但是论起小规模的追击,我敢说这个天下就没有哪支队伍比达飞训练的捕奴队厉害。”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捕奴队首领,达飞的身手也是非常不错的。

    要不然也压不住那么多游走于特殊环境之下的部下。

    “哈哈,你这么说也有道理,那我们要加紧赶路了,要不然到时候连口汤都喝不到了。”

    ……

    逻些城。

    作为吐蕃国的国都,这座被众山环绕的高原城池,这些年的发展也是非常快的。

    在禄东赞的辅助下,松赞干布陆陆续续的征服了象雄国,灭掉了天竺北部的一些国家。

    还跟尼泊尔的关系处的非常好。

    国内的各种手工业发展的非常快,吐蕃国所在的山南地区的农耕业也发展的不错。

    虽然不能说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吐蕃国的百姓,这些年的生活水平却是真的有实实在在的提高。

    虽然大唐在青海道和剑南道都给商队进入吐蕃国设置了不少的限制,但是两国之间的交流还是非常充分的。

    除了兵器和铁器这些敏感的东西受到了比较多的限制之外,其他的很多东西都是能够自由流动的。

    至于一些大唐不让输入到吐蕃国的东西,由于有商人从天竺那边往北进入到吐蕃国,进行商业贸易。

    所以吐蕃国在铁器等方面也算是获得了补充的途径。

    再加上他们自己也在发展这方面的产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这让松赞干布的信心可谓是大涨。

    要不然他也不会连续几次尝试着在大唐边境挑衅唐军。

    发现搞不定大唐之后,他倒也干脆。

    立马再次的将发展重心放在了南边和西边。

    从吐蕃国南部,沿着尼泊尔的那个方向朝着西域而去,有着吐蕃国独特的一条道路。

    这条道路的安全性非常高,因为北面都是原本象雄国的区域,放在后世就是荒无人烟的阿里地区。

    所以他们走这条路进入到西域,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受到唐军的攻击。

    哪怕是到了西域之后,他们也能很灵活的进行对应。

    一旦发现风向不对,立马就可以掉头往回。

    “赞普,这是最新从西域那边传来的消息。

    大食帝国的军队已经把龟兹国灭掉了,如今正朝着西洲而去。

    估计这个时候他们在西洲已经跟唐军发生正式的冲突了。”

    禄东赞作为吐蕃国的大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许多吐蕃国的消息都是先到了他的手中之后,才会到松赞干布这里。

    很显然,这一次从西域传回来的消息也不例外。

    “大食帝国可是这些年除了大唐之外,我们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

    让他们在西域跟大唐斗一斗,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

    免得大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身上,对我们的发展百般限制。”

    松赞干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情显然很是不错。

    在他看来,要是大食帝国能够跟大唐打的你死我活,打个几十年,那就最好不过了。

    有了这些发展时间,吐蕃国立马就可以将自己的实力提高一大截。

    到时候,此消彼长,哪怕是对上了大唐,松赞干布也是很有信心的。

    特别是这两年逻些城南边,新来的一批商队,给吐蕃国带来了大量的铁器。

    甚至一些精钢制作的刀剑都能买到。

    这让松赞干布对于未来的发展更是信心十足。

    对付这些商家,只要提供足够的黄金就可以了。

    为了黄金,他们简直是什么都敢售卖。

    而有了更多更好的武器,吐蕃国也可以进一步的入侵北天竺,抢夺那帮蛮子手中的黄金。

    也可以捕捉更多的天竺奴仆来给吐蕃国干活。???.biQuPai.coM

    “确实如此!所以我们的队伍在西域吃了大食人的亏之后,立马就选择了避其锋芒,让大食人跟西域诸国去斗。

    等到西域诸国都被大食帝国灭掉了,这个消息肯定也传到长安城去了。

    到时候大唐的那位天可汗,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肯定是会安排大军进入到西域跟大食帝国作战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躲在旁边坐山观虎斗就行了。

    反正在这些人看来,我们吐蕃国地处高原,没有西域诸国那么肥沃。

    只要没有搞定西域诸国,他们是不会主动的进攻我们的。”

    听了松赞干布的话,禄东赞的心情也很是不错。

    如今的局面,在他看来确实是千载难逢啊。

    吐蕃国四周,除了大唐之外,已经没有其他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存在。

    如今大唐又跟大食帝国要斗起来了。

    这是吐蕃国最好的发展机会啊。

    “这个大食帝国,之前没有什么听说过,他们真的那么强大吗?”

    吐蕃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哪怕是作为赞普,松赞干布的消息也是比较闭塞的。

    别说吐蕃国了,就是大唐国内,大部分的人都是没有听说过大食帝国的。

    哪怕是听说了这个国家的人,对他的实力也是不了解的。

    也难怪松赞干布会有这个疑问。

    “关于大食帝国,这段时间我也多方了解了一下。

    从一些天竺北部过来的商家那里得到的消息来看,这个大食帝国是在波斯帝国继续往西的地域中存在的一个国家。

    这些年,据说大食帝国灭掉了不少的国家,就连波斯帝国也都被他们灭掉了

    所以大食帝国应该是非常强大的。

    哪怕是比不过大唐,想来也不会差的特别远。

    前几天,我们从一个大唐商家那边得到了一个地球仪,上面有最新的一些各个国家的情况。

    如果这个地球仪的信息是准确的,那么大食帝国的占地面积,其实也是挺广的,比我们吐蕃国还要大一些。

    并且他们的许多地方都是沟通四方的要地,经济发展应该是很不错的。”

    禄东赞被誉为吐蕃国最聪明的人。

    虽然这里面可能有一些水分,但是也可以从侧面说明禄东赞不是一般人。

    整个青藏高原,几千年下来,能够让后人记住的名字,也就只有那么几个。

    禄东赞能够成为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肯定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的。

    “在现阶段,大食帝国越强大,对我们来说其实就越是好事。

    反正首先要头疼的要是唐人,不是我们。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有没有大食帝国的人从西域进入到我们吐蕃国的境内。

    万一他们脑子抽了风,非要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也得有一些准备。

    与此同时,我们也得多往青海道和凉州、肃州和长安城安排探子。

    大唐要出兵西域,凉州和肃州是必经之地。

    很多东西,都是不可能完全隐藏的住的。”

    松赞干布自然也是很想知道大食帝国和大唐之间的发展情况。

    不管是彼此出动的兵力,还是双方交战的情况,他都很有兴趣。

    “这个其实好办,大唐如今的报纸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很多消息都可以在《大唐日报》等报纸上面看到。

    一些我们以前花费了很大力气都搞不到的消息,如今也能轻而易举的在报纸上看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