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虚虚实实(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套复杂的灌溉河渠。

    怀庆府内的河流由北向南流动,依次为丹河、沁水、猪龙河和蟒河四条较大河流。

    其中丹河在怀庆府府城附近汇入沁水,然后一路向南流入黄河。而猪龙河即是传说中的济水,济源便是因为济水发源于此而得名。

    这济水曾经是江淮河济四渎之一,其中江便是长江,淮便是淮河,河便是黄河,济便是济水。

    现代人可能奇怪,为何一条小小的济水,敢于长江、黄河、淮河这样的大河并称。因为在很久以前,济水东流入海,虽然与长江、黄河相比,稍逊一筹,但是与淮河相比,不遑多让。

    只是济水河道最早和黄河河道相近,经过黄河多次泛滥之后,其中下游河道完全被黄河所夺,济水也就退化为万里黄河入海路上的一条不起眼的支流。

    邓玘麾下的杨遇春本是一个文化程度不太高的武将,哪里懂得这样历史典故。

    他只是按照邓玘的命令,带领麾下二千士卒一路向西,分别渡过沁水和猪龙河,直扑济源。

    由于蟒河经过济源县城流出,杨遇春接近济源附近的时候,已经开始沿着蟒河向西行军。

    邓玘军军纪实在堪忧,杨遇春带领大军也不顾什么道路农田,竟然一路践踏过来。

    不少已经抽穗的麦子,都被他们直接踩断踩倒在地上。这小麦最怕伏倒,一旦伏倒就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义军之中,不少人是陕西穷苦边军出身,多以粟米也就是小米为主主要农作物。虽然不甚了解麦子习性,也见不得这些人如此糟蹋粮食。

    而那些怀庆府和孟津出身的义军,更是义愤填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原来张顺早知二当家“紫金梁”死亡消息已经难以封锁,干脆“真真假假”,以诱邓玘。而其暗中早已布下伏兵,专等邓玘军到来。

    在邓玘来往济源的路上,早已经布下了眼线、斥候,所以张顺早已知晓杨遇春和邓玘的行动。

    正所谓“将乃军之魂”,邓玘素轻义军,有贪功之心,那杨遇春与其臭味相投,心思也一般无二。

    邓玘哪里想到,自己这边还没准备完毕,那杨遇春已经早早动身了。不等邓玘跟上,杨遇春已经直扑济源。.CoM

    二人这一路上渡河搭桥,浪费了不少时间,等到杨遇春赶到济源跟前的时候,已经将邓玘远远拉到了后面。

    张顺见官兵前后脱节,不由大喜。只听得一声炮响,杨遇春前方和右方出现了两波义军。

    他当面之敌,便是张顺部人马;而其右侧也就是北面,出现的是“闯将”的闯营。

    杨遇春凛然不惧,连忙也靠河列阵,分为两部。一部对上张顺所部,一部对上了闯营。

    张顺麾下本就有三千余人,而那“闯将”黄来儿手中也有两三千兵马。

    那杨遇春以一敌三,还如此嚣张,张顺也大开眼界。他不由对张慎言笑道:“此辈不足为惧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