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讨逆檄文(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乱,万里神州,生灵涂炭。

    念在同为朱氏子孙,朕深盼其改邪归正,放下屠刀,故不忍刀兵相加焉。

    不意尔等如此凶残,竟抗天兵于一隅,戮太子于一方。

    猖狂淫虐,更胜贼寇北虏;横征暴敛,不下天启崇祯。

    天下闻之,莫不骇然;上下闻之,莫不痛心疾首。

    昔杨嗣昌、朱大典在朝,助纣为虐,不思驱逐鞑虏,反教唆崇祯加三饷,征暴敛,以至于民不聊生,义军四起。

    今崇祯伏诛,天下怜之。

    盖崇祯非亡国之君,杨嗣昌、朱大典乃亡国之臣。

    吾闻上古之人,“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以全君臣之义也。

    今崇祯既没,彼杨嗣昌、朱大典为天下第一罪人,又有何面目活于世间耶?

    又有何面目拥立宗室,起兵作乱耶?

    异日归于九泉之下,又有何面目见我朝一十五帝乎?

    朕既承天应命,南面独尊,理当以天下为念,以百姓为念。

    故诏秦王张顺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率天下之兵百万,天下之将千余,征讨尔辈,匡扶社稷,咸使得闻。

    其得杨朱二人首者,封千户侯,赏银万两。部曲裨将及文吏降者,勿有所问。

    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张顺此檄文一下,且不说别处如何,但说这京师之地,无不哗然。

    你道为何?

    原来张顺“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明臣,实为明贼,未免人心不服,居心叵测。

    其中内阁次辅张至发、户部尚书侯洵和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黄道周一干人等,莫不心怀叵测,歹势而发。

    前几日,只因“正旦朝贺礼”之时,若非孔贞运亲眼所见,朱常洵果然病重,这几人都要闹出一番动静来。

    然而,谁曾想众人盼星星盼月亮,结果却盼出来一个杨嗣昌来。

    这杨嗣昌竟然公然悍然杀死具有极高继承顺位的朱由崧,其跋扈狠辣更胜“舜王”三分。

    如此以来,原本坚定反对张顺的一干人旧臣,顿时就犹豫了起来。

    “呜呼,悲哉!”张至发忍不住仰天长叹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我大汉养士三百载,怎生净是董卓、袁绍、袁术、曹操之流,竟连一个刘玄德也无耶!”

    而就在天下群议纷纷之际,身为当事人的杨嗣昌如今也正在遭受东林党魁首钱谦益的抨击:

    “文弱,你这是何意?那福王世子虽有僭越之过,奈何仍为天潢贵胄,岂可虐杀耶?如此行径,与董卓曹操何异?”

    “牧斋何其愚耶?”杨嗣昌闻言不由恨铁不成钢道,“今不杀之,陛下何以正,天下何以安?”

    “若放其离去,仅凭世子二字,便能与我分庭抗礼;今若擒之,天下藉此讨我,又当如何?”

    “这”钱谦益听到这里,顿时也不由懊悔起来。

    于情于理,这朱由崧都是朱常洵一下第一顺位继承人。

    如今杨嗣昌为了和东林党合作,放弃了“福王”朱由崧,选择了“潞王”朱常淓,那么无论怎么选择,都会面临同样的法理问题。

    想到此处,钱谦益也忍不住仰天长叹道:“叶向高、孙慎行误我!”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