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天文模型发展、流传辨析及衰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但是在周述学之前,地心说一直占据上风,我们可以认为周述学默认地球依旧是天体的中心,故而此说与“第谷体系”基本上一样。

    2、邢云路对天体关系的论述

    论点:太阳为万象之宗,居君父之位,掌发敛之权。星月借其光,辰宿宣其炁。

    论据:月道交日道,出入于六度,而信不爽。五星去而复留,留而又退而伏,而期无失。

    原理:故诸数壹禀于太阳,而星月之往来,皆太阳一气之牵系也。

    相对于周述学而言,邢云路的论述略显简单,但是鉴于邢云路和周述学关系非同一般,我们可以认为邢云路是在周述学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已经省略了五星和太原关系的详细论证步骤。

    但是,相对于周述学,邢云路不仅进一步指出来“太阳往万象之宗”(从这里来看,虽然没有明确提起地球,已经隐含着把地球包括在内了),而且还给出了原理:“皆太阳一气之牵系也”。

    不过,邢云路的论述还有一个问题,依照他的描述,好像月亮也围绕太阳转动,这个明显和当时的“常识”相悖。我认为,大概率是指月亮伴随地球公转。

    3、明末清初对“西洋历”的质疑

    实际上,从传教士宣传“西法”以来,一直饱受中国天文学家的

    质疑,而这些质疑又往往被人归为“愚昧”“反智”。抛开各种攻讦不提,但是有两个人的反对却极为有分量。

    一个曾向魏文魁学习历法的薛凤祚,他明确表示:“西域历在西洋之前,犹《授时》之有《纪元》、《开禧》等历。”即西洋历继承于“西域历”,也就是回回历。

    魏文魁是一个明确否认西洋历法,而又接触过西洋历法的人,故而作者认为其弟子薛凤祚的看法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另外一個是梅文鼎,他对托勒密体系具有非常高的造诣,更是明确指出唐顺之在研究“回回历”中产生的大量谬误。他也明确指出,西洋历源于回回历。

    而当时的回回历正是以托勒密体系制定的,这是在明末以前中国学者根本无法完全理解的体系。自传教士带来“西法”以后,中国学者迅速掌握了托勒密体系。

    比如梅文鼎就可以轻易指出唐顺之在“回回历”上的错误,就是得益于此。同样,梅文鼎也能够以自己的学术水准,轻易的分辩出“西洋历”的来源以及和“中法”的异同。

    附言:作者还零碎的查到了不少相关资料,不过没有看到原文,无法查证,就不再一一列举。

    当然,在作者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就有读者提出疑问:然而,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中国不还是落后西方许多年?

    正常情况下,作者只能回答说:实事求是,就事论事!

    不过,很可笑的是刚巧作者在查询相关资料的时候,真发现了一个导致中国突然落后西方许多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来自清朝夺取天下以后,为了愚民,主要是愚汉人,故意让传教士掌握钦天监。然而,经现代学者研究发现,为了糊弄文武双全、无所不精的“大清圣祖”,传教士掌握的钦天监开始拿大量推算的数据作为观测结果上交上去。(详见明末清代交食记录研究,吕凌峰)

    如此以来,大清钦天监如同虚设,这让中国的天文学如何发展,这又让中国的天文学者如何研究?

    既然天文学自废武功,那么和天文学相关的数学、光学、仪器等相关专业又如何得以发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