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三章 上课重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不礼貌,怎么会不礼貌,阿柴,待会我写一张请柬,你明天中午给我送到洪帮。”

    “写什么?”

    “当然是很‘礼貌’地拒绝他,说我不能去,然后邀请他过两天来我们龙虎门做客啊。”

    “大师兄,师傅不在,这样是不是……”阿柴有些担心地说道。

    “放心,我自有分寸。”陈堪伸出手制止了他们,陈堪知道他们认为这个举动有些大胆了,不过陈堪并不这样认为。

    第二天,洪天霸收到了陈堪的请柬,据说当天洪天霸毁了一张椅子,因为陈堪在请柬中用的语气有些,额,欠揍。

    当天下午,陈堪真的去港大上课,没有赴会,陈堪现在是港大中文学系和工程学院的双职位教师,前者靠的是陈堪自己作为历史系研究生的扎实功底,后者来源于袁天罡的相关才能,和陈堪自己在现实位面一段时间的自学。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争先在中国创办大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当时港督卢押认为英国同样需要在香港设立一所大学。

    一来是为与其他列强竞争,二来是让中国人,特别是香港人认同英国的价值观,抗衡其他列强文化理念,便于英国向华南拓展势力,巩固在整个香港的统辖管治。

    而当时的两广总督和省港工商界也觉得成立一首大学有助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使中国自强,遂默许并予以支持,恰好当时太古集团辖下的一艘货船发生工业意外事故,导致多名中国船员伤亡,太古集团急欲修补公司形象,便捐款资助成立港大。

    在英国政府和其他香港英资支持下,卢押筹得足够资金筹建大学,而这首大学就是现在的港大。

    1911年港大正式成立,当时英国人认为中国社会不适宜接触西方的人文价值观,所以重理工而轻人文,只设医学院、工程学院及文学院三个学院,没有开设社会学和哲学等人文课程。

    1925年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省港大罢工,当时政府为进一步沟通中西文化,起了在港大开设中文学系的念头,1927年港大中文系正式成立,随后几年大量的华商捐书捐钱,引起了一阵重视中文教育的潮流,而陈堪正是在这个潮流下成功的进入港大成为一名教师。

    “陈老师好!”

    和中师大一样,陈堪在港大深得学生爱戴,在港大陈堪感受到一股和中师大甚至是南大、北大都完全不同的学习氛围,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像是一块干瘪的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这是当下中国基本上所有大学的学风。

    陈堪在面试的时候,也遭到学生的刁难,因为给学生上一堂课也是面试的一部分,校长会专门安排一个班级让应聘者上课,自己会在后面听课,然后根据老师讲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反馈决定要不要录用这个老师。

    这个时代的学生可不会因为后面有一个校长在听课就安静本分的,为难和质疑老师,特别是年轻的老师,是这个时代大学生的一个特点,当年胡适等大师在刚进入北大的时候,都遭到以傅斯年(傅雷的儿子,《傅雷家书》就是写给他的)为首的大批学生的质疑和为难。

    最后结果自然是陈堪以其扎实的功底,渊博的知识通过了学生和校长的双重考验。

    成为港大的教师对于陈堪来说不仅仅是为龙虎门多立了一块招牌,还拓展了自己的人脉,不要以为陈堪就是个书呆子,他的人脉意识一点也不差,在现实世界,他构建起了一张庞大的学术人脉网络。

    在这个位面也一样,陈堪会去应聘工程学院教师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个学院上课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上层人士的子女,通过这些关系,陈堪在香港构建了一张关系网,这是日后陈堪重振龙虎门的基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