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九章 千年(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常满意的答案。???..coM

    这个问题就是佛教是怎么在中华大地传播开来的,要知道这个时候中华大地的主流思想是以儒家为基础的家族思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曹操甚至能割发代头,不管这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这个做法安抚了军心,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头发的看法,但是佛教却要求剃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教要绝七情六欲,不能娶妻生子,这是最大的不孝。

    不孝有三,其二为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意思就是家里贫穷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而佛教讲究出家,也正好和它相违背。

    如此有违儒家的伦理纲常的一种外来学说,这也是为什么汉代的时候,佛教也没能开枝散叶的原因,但是为什么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就像嗑药了一样遍地发芽呢?

    陈堪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一门“歪理学说”是怎么在一个文化迥异的地区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的,简单的讲佛教理论自身的可塑性,使得佛教学说能够依附玄学,同时又进行了一番本土化改革,最后站住脚跟的。

    早期佛教将佛学称为玄学下面的一个分支,是玄学中的一门,在这点上佛教有天然的优势,这个时代玄学讲究的是“无”,佛教却有一个更为高深的核心,叫做“空”,“空”比“无”境界更高,通过不断地辩论,佛学在理论上站稳了脚跟。

    至于那些有违儒家的做法,佛教的高僧也是聪明,他们不再这种小事情上面较劲,而是直接上升到核心观点上面,将自己的理论和儒家的理论对比。

    简单的讲,就是不管是佛教还是儒家,我们讲究的都是治国平天下,我们是要改变世界的,我们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是要造福全天下人民的。

    这点和道家是完全不同的,道家是高度利己主义,但是佛和儒都是讲究一个舍己为人的利他主义。

    在最核心的地方,佛学站住脚跟,什么剃头、不结婚这些都是为了拯救苍生,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算什么呢!

    同时利用有些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某些的传播方式进行快速疯狂的传教,在下层民众这里打开口子。

    不仅如此,佛教还利用这个时代频繁的朝代更替,不断的寻找全新稳固的政治支撑,加上佛家教义在安抚人心上面确实是有好处,被统治者承认了,最终得以发展。

    站稳之后,就自成一派,至此儒释道三教并立,一些能人志士开始寻求这三教合一的可能性。

    这其中伴随着无数的战争和纷乱,等三教真正意义上并立之后,中华大地也迎来了统一,时间进入了隋唐时期。

    战乱之后就是盛世,这是一个怪圈子,隋和秦一样,没多久就完蛋了,随后出现了一个堪比汉朝的鼎盛王朝——唐朝。

    到这个时候,陈堪来到这个位面已经将近四千年了。

    PS:明天就结束这个位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