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袁氏的冀州大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尉杀敌去了!”

    难怪没有回应,难道黑山军之说,是真的?

    审配依然觉得有很多疑点。

    赵云下了城楼,直奔几人歇息的宅院,刚入宅门,就闻到一阵酒香。

    “好你个张文远,竟和军师先喝上了,看我不将你杀得丢盔弃甲!”赵云一边冲一边嚷。

    “嘿嘿,子龙莫急,少不了你的,军师有言在先,每人三觞,不可多饮!”张辽笑道。

    赵云立在两人面前,看了看张辽,又看了看郭嘉。

    张辽面色如常,就像没饮过一般,三觞酒,也真就解个馋罢了,不过军师看上去面色沱红,一言不发,好似在回味酒香,根本不像是只喝了三觞的样子。

    “你我每人三觞。”

    见赵云看着郭嘉,张辽连忙补充道。

    唉,这军中谁都禁酒,就属郭嘉不禁,这一点,令赵云典韦几人都十分羡慕,羡慕归羡慕,规矩还是要守的,也只是在拿了城池之后,才能解一解馋当作奖励。

    赵云自己寻了个位置,举起酒觞就往嘴里灌,一饮而尽后,问道:“文远,城中的‘黑山军’如何处置了?”

    城中的“黑山军”,是指守城的那一曲兵马。

    “看管着呢,也不知道傅将军那便,如何了,子龙,你说傅将军能说服厉太守吗?”张辽问。

    “恐怕很难,这可是一郡之地,主公四方征战一年,立功无数,不过受封一郡太守。”

    提到主公,张辽又道:“倒是那袁绍,黄巾作乱,外族作乱,他皆未立寸功,却能直接官拜渤海太守,也不知主公去了渤海郡,会如何,那可是四世三公。”

    赵云又饮了一觞,笑了笑,“文远无虑,说不定这个时候,那袁本初已经灰溜溜的离开渤海郡了,你不知道,昔日主公还是籍籍无名之时,我随主公在颍川,众士家大族皆对主公礼遇有加,有那什么颍川荀氏,弘扬杨氏的,还有……”

    赵云指了指郭嘉,“郭氏,随后主公封侯拜官,名扬天下,如今更是复国封王,区区袁绍,不过士家一小儿,如何能与主公抗衡!”

    “对!区区袁绍,何足道哉!”

    赵云与张辽越说越起劲,举觞共饮,一旁的郭嘉喝的有点上头,一手托着脑袋,默默听着。

    ……

    汝南郡,汝阳县。

    袁隗将刘辩带到此城,暂时安顿下来。

    汝阳是个大县,濒临颍水,风水也是极好,几经筛选,袁隗还是将刘辩安置在了汝阳,汝南郡治平舆县,并不适合作为临时都城。

    如今汝阳县中的宫殿已经开始动工,刘辩一行,暂居一座大宅之中,刘辩既已入豫,袁隗的计划,也就开始实施了。

    大宅中,何皇后,不对,如今应该是何太后了,经过劫持的惊魂未定,又一路舟车劳顿,神情之中满是疲惫,那张还未老去的绝色容颜,也有些颓意。

    不过事有转机,她还是乐意看到的,在这里,总比在弘农郡杨氏的监视之下好,更何况,辩儿现在也是皇帝,并且拥有一大帮拥趸。

    这一切,皆是李儒的主意,何太后没有想到,竟真的能顺利的实现。

    “尚书令!你对此官,可还满意?”珠帘之后,何太后问李儒。

    李儒匍匐在地,回道:“多谢太后栽培!臣必为陛下与太后竭尽所能!”

    “起来吧,与哀家说说,下一步,该当如何?”何太后问道。

    李儒心中明白,何太后虽然倚仗袁隗,但同样十分忌惮袁隗,本质上讲,他与董卓并没什么两样。如今更是来到了汝南袁氏的地界,她深感孤立无援,论亲信,李儒明白,她只有自己。

    “太后,我有一言,既来之,则安之,如今陛下乃是袁隗手中权柄,安全无虞,倒是太后,需多加小心,毕竟太后摄政,分权不小。”

    “你是说,袁隗会对哀家不利?”何太后脸上闪过一丝慌张。

    “难说,故而,太后应多顺从袁隗之意,他必不会伤害太后,如今袁隗要做之事,乃是号召天下兵马,共讨董贼,若胜,陛下与太后还于雒阳,若败……”

    李儒突然顿住,没有往下说。

    “若败会如何?”

    “儒以为袁隗不会败,以袁氏号召力,哪怕聚天下兵马,董卓绝非轻易能挡。”李儒道。

    “如此,哀家岂不是能放心了?”

    “非也,袁隗事成之时,便是陛下与太后危险之时。”

    “你是说,袁隗会……”

    李儒摇了摇头,他心中无有定论。

    “臣不知,臣只是提醒太后,勿要彻底相信袁氏。”

    李儒虽低着头,但脸上却一阵得意,如此说,那太后也就只信任他一人了,也势必会全力保他,有太后作保,在他人的地盘上为官,也多一分保障。

    ……

    袁隗看着袁绍传来的急报,老脸陷入凝重,眉头纹深深的皱起,令一旁的袁氏子弟都有些不安。

    袁术,袁基,袁遗,皆在旁边。

    “伯父,如何?”袁术问。

    “本初此行不利,千算万算,算不到刘宏竟留有这手!”

    “刘宏?他不是已经嗝屁了么!”袁术颇为大胆道。

    “刘宏遗诏,渤海国复,刘擎为渤海王,如今刘擎,已在渤海郡了,有圣旨在,本初无可奈何,唯有离开,如今,应该已过大河了。”袁隗说着,将信随意丢在一旁,伸手揉了揉眼窝。

    “若是渤海郡事不成,那冀州谋划,岂不是满盘皆输?”袁基插嘴道。

    “伯父,冀州事关大局,乃是供粮之地,不可轻易放弃!”袁遗道。

    “我当然知道!如今的冀州,也只有安平国相王基与清河太守姚贡向着我袁氏了,那沮授厉温郭典之流,用刘辩诏令或能使唤的动,赵郡刘卫乃是昏聩之辈,成事不足,忽略不计,而河间中山二国,乃是闲置。”

    “伯父,曹操如今在河间,不如以他为河间国相,再以本初为中山国相,那冀州大半,依然为我袁氏所掌握!”袁术建议道。

    “本初为中山国相?”袁隗眼前一亮,倒真是个主意,他意味深长的看了袁术一眼。

    袁术的心思,他哪里不知道,原本是想将袁绍留下,袁术外派的,可世事无常,如今却将朝堂都搬到了汝南袁术这来。

    “也好!我这便去陛下那请旨意,冀州大业,依然在握,若是再生波折,便只能以贾琮为冀州牧了,另外,号令天下诏书,也该发了!”袁隗淡淡道。

    袁术心有惊讶,他竟不知,那冀州刺史贾琮,也和袁氏有瓜葛?

    ……

    (PS:求推荐票,月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