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冀州大变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猖獗,不如就由你这个河内太守来肃清贼寇,保障粮道畅通,如何?”

    “谨遵盟主之令!”王匡道。

    “那我便指挥大军,直奔孟津!”袁绍突然勒住马缰,止在原地,“颜良!”

    后方一将,立即上前。

    “颜良在!”

    “命你为左先锋,领兵五千,进兵平皋!”

    “喏!”颜良道。

    “文丑!”

    文丑上前。

    “命你为右先锋,领兵五千,进兵州县!”

    “喏!”文丑领命。

    颜良文丑领命,声音铿锵,战意满满,自袁绍渤海受辱,到盟军初战失利,这两位可是一直憋着一股气,终于,此战,轮到他们上场了!

    望着两道身影绝尘而去,袁绍感慨一声:“真乃无上猛将!”

    袁绍又行几步,突然有人前来通报。

    “禀告盟主,朱儁行踪已打探清楚,他们去了野王。”

    “消息可靠么?”

    来人犹豫两息,道:“应该可靠。”

    野王?那是州县东北,沁水再上游的城。

    逢纪上前道:“盟主,朱儁陈兵在北,与南岸遥相呼应,若我大军南攻,恐被其袭扰后方,不得不防!”

    袁绍点点头,当即唤道:“淳于琼!命你领兵五千,屯于野王与州县中间地带,对朱儁进行严密监视!”

    “喏!”淳于琼领命道。

    安排完毕,袁绍好似又想起了什么,当即引马回头,拨开数人,来到了贾琮与姚贡两人面前。

    “贾使君,姚府君!”袁绍见礼。

    “见过盟主!”两人齐道。

    “我听闻魏郡厉温急公好义,魏郡之兵平黄巾,拒外族,战事丰富,就连黑山军,也不敢犯境魏郡,何不请他相援?”袁绍道。

    贾琮与姚贡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无奈。

    正因为两人都清楚厉温为人,才断然不会去邀请他,因为他们知道结果必然是拒绝。

    如袁绍所言,厉温确实是急公好义之人,可关东联军,能代表公与义吗?

    两人心知肚明,参与会盟,不过是谋求名利,就如袁氏所为,也逃不出名利二字。

    匡扶社稷?只不过天下人皆不愿说破罢了。

    社稷历来都在雒阳,在宗庙,在朝堂,就是不在汝阳。

    除非盟军大胜,送刘辩还雒阳。

    “我与厉太守历来无交集。”姚贡率先婉拒。

    贾琮犹豫一番,还是直言道:“老朽以为,此事难成!”

    “不试试如何知道呢?”袁绍还是不肯放弃,“先前事出匆忙,我未一一拜访,以袁氏号召,我以为厉太守应该愿意为天下伸张正义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贾琮也不好再说不了。

    “老朽愿意一试。”贾琮道。

    “还有钜鹿太守郭典,常山太守沮授,皆是平黄巾的英雄,贾使君与这两人可熟?”

    贾琮一阵头疼,这袁绍怎么还得寸进尺了,他在冀州的憋屈经历,贾琮可是有所耳闻的。

    先是渤海太守,因为武州侯刘擎突然便成了渤海王,落魄离去,后在中山郡,明明袁氏望族天下敬仰,偏偏在中山,却屡遭怠慢。

    如今又想招揽钜鹿太守和常山太守,贾琮觉得袁绍心太大了。

    “老朽初任冀州刺史,对这两人,亦不是很熟,只是与厉太守同居于邺县,故而相识多一些。”

    言外之意,厉温那,他愿意一试,而郭典与沮授,还是放过他吧。

    “那便谢过了!”袁绍道,他又望向姚贡,“只可惜安平相王基未参加会盟,我可是听闻他聚上万豪强之兵,于数十万黄巾之中护安平国无虞的。”

    姚贡心中冷笑,王基聚上万豪强之兵不假,但护住安平国从何说起,安平王刘续在起义初便被张角掳走。

    一国之王都被掳走了,还算护安平国无虞吗?

    若说是护了众豪强的产业,免遭黄巾洗劫,使安平国在黄巾战后成了冀州最富庶之郡国,这一点倒是对的。

    而王基不肯参与会盟,恐怕也是为这些财富缠住了脚,这一举动在姚贡看来,王基是愚蠢的。

    因为刘宏遇刺,刘续被诛之后,安平国除,王基身为安平国相,本该连坐的,虽躲过一劫,但其如今身份,是有质疑的。

    还不趁袁氏会盟之机,将自己身份扶正。

    蠢,实在是蠢!

    “盟主有所不知,博陵县,如今虽划入中山国内,不过其中第一望族博陵崔氏,一直亦是以安平崔氏自居的,故崔氏与王基关联甚密,如今崔氏崔烈位居司徒,王基岂能随盟主讨伐雒阳。”姚贡介绍道。

    袁绍点头,做思索状,恍然道:“原来如此!”

    其实这些他早知道了!

    ……

    安平郡,信都,前国相府邸。

    王基坐于书房之中,面前案牍如山,各地的信报,求援信,以及问责信,纷繁而来。

    自从常山郡都尉赵云和魏郡郡丞联合,以莫须有的原因攻入安平郡以来,已有数县沦陷。

    王基曾试过以兵抵御,然后豪强之兵护甲不足,在赵云骑兵冲击之下,一触即溃。

    吓得王基再也不敢出战,收缩大军于信都城内,打算死守。

    然而赵云却不攻信都,而是一路向北,先攻下下博县,再攻下安平县,如今,竟然直冲博陵而去。

    他手中拿着的,便是崔氏的加急求援信。

    虽然不理解为什么常山的都尉,会和魏郡的郡丞联合在一起,但王基还是本能的觉察到丝丝寒意。

    因为近期的消息,实在诡异。

    原常山郡的郡丞,田丰,突然成了中山郡太守。

    而早早离任的前凉州汉阳郡太守傅燮,也就是平黄巾的冀州督军,突然空降清河郡,成了清河郡太守。

    王基还听说,傅燮赴任之时,钜鹿太守郭典,魏郡都尉张辽,皆率军相送。

    思来想去,叹了一声:“此番变故,过于蹊跷!姚贡那蠢货,还去参加陈留会盟,殊不知清河郡已然改姓!”

    王基又拿起另一份书信,消息来自相邻的河间国。

    “原甘陵相崔琰赴任河间国相。”

    这一系列的变故,涉及常山郡,魏郡,钜鹿郡,中山郡,清河郡,河间国……而自己身处这数郡的中间——安平郡。

    王基突然后脊一阵冰凉。

    “上邪!冀州大变天矣!”

    ……

    (求月票支持一下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