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否决!太皇太后在害怕什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下来,是向南呢?还是向北呢?

    ……

    雒阳,朝议。

    朝堂依旧气氛威严,只是出席朝议的官员,没有先帝在位时那般多,经过数月时间,该跑的也跑了,有些冥顽不灵的,也被董卓当作异己除掉了。

    如今,陈留会盟不了了之,董卓不仅赢得了河内之战,荥阳之战,梁县之战,而且武关巍然屹立,并未受到半点攻击,完全可以说,与袁氏的第一次斗争么,董卓完胜!

    “陛下,董太尉统摄军事,用兵如神,三路作战皆大胜告终,居功至伟,臣请加封董太尉为大将军,总领天下兵马!”司空杨彪上奏道。

    龙座上的刘协看上去又比先前成熟了一些,他端坐在上,除了显得龙座有些大外,丝毫没有拘束,他静静的听到,听闻奏词,也不紧不慢的等着。

    “准奏。”身后传来一声,是董太皇太后的声音。

    “准奏!”刘协用尚带稚气的声音道。

    “臣叩谢陛下!”

    董卓连忙行礼,完毕之后,又道:“陛下,太尉之位,不可空缺,此战红弘农杨氏出粮出力,臣请迁司空杨彪为太尉!”

    “准奏!”不等后面出声,刘协便道。

    “颍川荀爽,经学治世,旷古烁今,臣请任荀爽为司空,接替杨彪。”

    “准奏!”

    “臣身居朝堂,无暇顾及并州,然并州身居要害,多亏雁门太守,当今渤海王为国戍边,多次击退鲜卑强敌,保一州平安,臣请卸任并州牧,并举荐渤海王为并州牧!”

    董卓话语一出,朝臣们皆齐刷刷的望向他,显然,他们意外于此。

    朝堂上的荀爽与蔡邕更是对视了一眼,两人皆是渤海王岳丈,而渤海王若更进一步,封疆并州,他们自然喜闻乐见,他们困惑的是:渤海王不知一直在冀州么,什么时候多次击退鲜卑强敌了?

    刘协并未急着开口,他等啊等,都没有等到董太皇太后的回话,他不由得侧身往了一眼身后珠帘。

    “此事再议。”珠帘之后悄声道。

    “此事再议。”刘协学道。

    董卓一听,太皇太后竟拒了?为什么?

    但碍于朝堂之上,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之后,董卓又提议封了一些小官,贾诩徐荣封了中郎将,其余不少西凉军头领封了将军,此一战,大部分将领都参与其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此后的举荐,太皇太后悉数答应,唯独渤海王,驳回了董卓,董卓很不解,于是朝散之后,便去皇宫求见。

    董太皇太后好似知道他会来一般,派黄门直接迎了董卓入宫。

    “拜见太皇太后!”董卓虽然身形肥胖,但依然有模有样的行礼。

    董太皇太后看着董卓,不由得想起了何进,同为大将军,那何进屠户出身,傲慢无比,在皇后那,仗着自己是皇后兄长,便目中无人。

    反观董卓,虽同为草根出身,如今董卓也被认为董氏外戚,却比何进谦逊了不知多少。

    “大将军免礼!”太皇太后说着,随手屏退了左右,接着道:“你是为渤海王之事而来吧!”

    “正是!”董卓回道:“不知太皇太后,有何顾虑?”

    董卓开门见山的问。

    “大将军,此人身世,你该知晓。”她没有往下深说,意思就是渤海王乃是刘悝之后。

    董卓却很困惑,渤海王是汉室宗亲没错,难道这也有什么问题吗?因为其父之案?那不是已是过往云烟了么,连先帝都封他为渤海王了,还有什么身世问题好追究的!

    显然,太皇太后与董卓的不是同一个含义。

    她想的是刘擎的出身,乃是刘悝之子,是刘志之侄,若他不平反,一直背负着其父的冤屈还好,问题就在于,先帝临终之前,相当于变相的为前渤海王昭雪了。

    如同刘宏以前害怕刘悝一般,她同样害怕刘擎的成长。

    刘擎已经是渤海王了,爵位上,已经不能再进一步了,而他偏偏如此年轻,骁勇善战的盛名连雒阳都在传颂。

    董卓不解道:“渤海王身为雁门太守,却以一己之力挡住了鲜卑南下,即便不论其宗亲出身,单论功绩,也能担此任!请太皇太后允准!”

    董卓再度躬身请礼,希望能达成共识。

    “仲颖!”太皇太后换了个称呼,“你糊涂!”

    一声数落,再度将董卓搞懵了,他仰头望了眼太皇太后,虽然她老态已显,但神情是那般冷峻严肃。

    “请太后明示!”董卓直言道。

    太皇太后突然叹了口气,寻了榻坐上去,悠悠道:“仲颖呐,袁氏狼子野心,欲另立朝廷,且他所立刘辩乃是长子,天下士子,对此多有认可,此为心腹大患!”

    董卓不知太皇太后为何将话题从渤海王扯到袁氏上去,若说渤海王与袁氏沆瀣一气,他是不信的!渤海王与袁氏在冀州的嫌隙,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咱知道啊,渤海王与袁氏多有嫌隙,所以咱应该支持渤海王不对么!”

    太皇太后觉得头很痛,董卓怎么搞不清楚,她表述的虽然隐晦,但真有那么难理解吗?

    总不能将尘封的事翻出来说吧!

    “仲颖,袁氏分裂汉室,致使中央权威丧失,若数年不能灭之,大汉州郡,必分崩离析!各地州牧郡守,诸侯并起,或自选立场,刘辩刘协从二择一,或干脆自立为王!”新笔趣阁

    董卓品爵了一番,不可思议道:“有这么严重吗?大汉分崩离析?”

    “你可知刘岱杀桥瑁之事?”

    “自然知道!桥瑁违抗军令,该杀!”

    “仲颖谬矣!刘岱杀桥瑁,乃是为了东郡之地,东郡之兵,哀家所言之诸侯并起局面,已有人跃跃欲试了!”

    听了这话,董卓明悟了一分,原来太皇太后再忌惮汉室宗亲之中出现反叛,坐拥州之地,再自立为王。

    所以,才忌惮兖州牧刘岱,还有益州牧刘焉,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更甚至,她当然不愿意再多出一个并州牧刘擎。

    而且刘擎已经是王的情况下。

    渤海王是否真的不合适?太皇太后不肯松口,董卓打算回去请教一下贾诩吧。

    董卓无奈告退了。

    太皇太后也神情无奈,他好似已经说服了董卓,又好似还没有说服,她也不想让董卓过于失望,毕竟现在的她和刘协,得仰仗他。

    否则,袁氏分分钟会杀回雒阳,将刘协从皇位上撵下去。

    望着董卓逐渐消失的胖墩身影,董太皇太后喃喃自语:

    “仲颖啊,我眼下虽忌惮各州州牧,但事实上,渤海王才是我二十年来最忌惮的存在,因为当年孝桓皇帝,欲从渤海王处过继皇子啊!”

    ……

    {PS:求推荐票,月票支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