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夹缝求生,张邈出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是这样的,我儿发来书信,称董卓与袁绍,皆在拉拢张邈,而张邈不为所动,两不相帮,我儿以为,此举虽明哲保身,然易招致秋后算账,大难临头,故向我征询意见。”

    刘擎听懂了,是臧洪想替张邈出主意,然后回过头问自家老爹。

    臧洪这人能处,有事他真在想办法。

    “那府君以为,张邈该帮谁呢?”

    刘擎这话,是带陷阱的。

    “老朽壮时,虽平过乱,但如今为太平官已十数年,如今这天下,老朽是看不懂咯,刘使君平黄巾,征外族,仅仅是赴任并州,便以威名令鲜卑大军退去,真乃英雄出少年,后浪推前浪!”臧旻一通吹嘘,然后道:“故老朽设宴请使君过府,便想向使君请教一二。”

    老东西真会说话,刘擎心道。

    兖州之局,刘擎不能说是略知一二,只能说是了如指掌吧,但若设身处地为张邈想一想,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张邈困局,正如夹缝求生,夹在两扇门中间,如论哪扇门动,夹疼的都是他,唯有将两扇门都推开。”刘擎十分贴切的将张邈处境形容了一遍。

    臧旻表示: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主公,夹着难受,走开不就得了!”大聪明突然说出惊人之语。

    不考虑特殊语境,典韦所言,确实是最好的法子。

    角度清奇!

    “奉孝,你可有主意?”

    出谋划策这种专业领域的问题,刘擎还是问起了专业人士。

    奉孝正与甘来眉来眼去,举觞共饮,突然被刘擎打断,于是灌下了酒,回道:“主公,张邈之事,简单,如典韦所言,走出夹缝即可。”

    臧旻困惑不已,皱着眉头看着这个不太合礼数,不太尊重自己主公,以及他这个主人的年轻人,感觉此人,颇为狂妄,真不知渤海王为何会将之带在身边。

    “奉孝,好好说话!”

    刘擎已经听出郭嘉话中有话,又没有完全听出话中的话。

    “主公,臧府君。”郭嘉冲上位拱拱手,道:“敢问,这天下,除了董卓与袁绍,谁的兵马最多,谁的兵马最强壮?”

    刘擎很自然的想到了自己。

    如今各郡兵马加起来,已经接近四万,还有下面坐着的督瓒帐下,还有两万边军,这些可不是杂鱼兵马,都是拥有制式甲胄兵器的正轨军。

    而臧旻紧锁眉头想了想,于是到:“放眼天下,董卓袁绍之外,西凉马腾,军势最盛,如今雄踞武关,替董卓防着袁术,另外,幽州公孙瓒,帐下幽州突骑骁锐异常,白马义从精于骑射,兵锋最锐。”

    还有呢?

    刘擎等着呢!

    然而臧旻却说完了,然后看着郭嘉。

    郭嘉也神情变化,面色复杂,又看了眼刘擎,好似在说:主公你看你过于低调了吧,都没人知道你的厉害!

    于是郭嘉头微微仰起:“有一人,黄巾未乱,他便整训兵马,料敌于先,而后驰骋天下,平定各路黄巾,最终更是手刃张角,助皇甫嵩将军取得大胜。”

    臧旻听进去了,突然看着刘擎。

    “有一人,鲜卑入境,大杀四方,他抛下新婚的夫人,毅然赶赴边郡,擒贼杀敌,深入草原数百里,手刃鲜卑族领魁头之首。”

    “有一人,南匈奴叛汉,河东告急,他骤然出兵,奔袭五原,擒杀叛徒王智,又南下击溃南匈奴叛军,将南单于王庭,夷为平地……”

    “咳咳!”

    刘擎轻咳两声,试图某人点到为止。

    臧旻也是有眼力劲的,一听黄巾事迹,便知郭嘉所说的就是渤海王刘擎。

    心想难怪刘擎喜欢这个年轻人,说话也太好听了。

    “府君,我所说之人,乃是我主。”

    “渤海王兵锋,自当不可小觑。”

    臧旻也换了称呼,他觉得郭嘉措辞有些夸张,但基本也符合事实,自从刘擎做了雁门太守,雁门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鲜卑抄掠的事,如今,太原往来雁门的行商都变多了,因为雁门郡多了许多草原特产,还有人采买了大量的石炭。

    “鲜卑大兵压境,却畏我主如虎,唤作他人,亦是一样,试问当今天下,谁敢与我主为敌?”

    郭嘉!你低调一点!刘擎心道。

    臧旻想了想,“确实无。”

    “那董卓,袁绍,何人敢与我主为敌?袁绍兵败河内,乃是我主救其性命。”

    这件事,臧旻也听说了。

    “确实不敢。”

    “故而,若张邈宣布,投效我主,我看董卓与袁绍,谁敢动他!”

    臧旻听着,若有所思,原来这便是出夹缝的说法,细细想来,确实符合,只是投效刘擎,陈留太守怎么投效刘擎呢?

    郭嘉说到这里,刘擎才弄明白他要说什么,心道郭嘉塑造了半天,原来就是叫张邈投效自己,撇开董卓与袁绍,选择第三者,呸!第三方势力。

    “主公,府君,此计如何?”

    除了有些嚣张,好像还挺合适的。如今刘擎渤海王加上并州牧的头衔,已经有了话事权,如今,刘擎的力量,他人已经无法忽视了。

    “随难抉择,却不失为一条妙计。”臧旻道,对左右为难的张邈,真不失为一个办法,若真照此办,那最终无论董卓还是袁绍胜,欲对张邈动手,皆要看过渤海王的脸色。

    “那不如府君就照此回复吧!”郭嘉又道,又嚣张,又得寸进尺。

    刘擎知道,郭嘉欲借此机缘,谋求陈留,虽然大方针上,并州为先,但兖州僵局将会持续,百姓身陷水火,而陈留若能此时投效,无疑是为天下做了表率,意义非凡。

    臧旻还是没有说出结果,而是继续招呼众人饮酒用食,他要继续深思熟虑一番。

    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再聊任何正事。

    将刘擎礼送离开之后,臧旻回到书房,开始给儿子回信。

    思虑再三,他还是将郭嘉之计写了上去,这种跳出困局的做法,显得十分智慧,难以置信,这竟然是一位莽夫一般的壮汉说出来的戏言。

    为了更有说服力一点,臧旻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引用一下郭嘉描绘刘擎功绩的措辞好了……

    又想了想,渤海王刘擎不是并州牧吗!

    他是太原太守,刘擎是并州牧,那刘擎就是他的上官,称呼一声“我主”,也不为过吧!

    于是他将郭嘉的话原封不动的写了上去。

    ……

    回道州牧府邸之后,刘擎问郭嘉。

    “奉孝,先前我欲出兵东郡,你与文若皆反对,为何现在又要张邈投我?你以为,张邈会如此选吗?”

    “主公,张邈会不会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张邈没的选,总不能选西凉马腾,幽州公孙瓒吧!”

    刘擎带着众人皆一阵哄笑,显然,这更不可能了。

    所以张邈要么维持现状,要么,只有渤海王一个选择了。

    “说起来,本王与陈留,倒颇有渊源,与黄巾的第一次大战,便是在陈留城下,击败了彭脱。”

    “或许,冥冥之中,已经注定,陈留乃是属于主公的!”郭嘉笑道。

    “那你为何现在又支持我取兖州之地了?”

    郭嘉将侍女送来的茶水一饮而尽,重重的哈了一声,接着道:“借用主公先前说过的一句话,‘傅燮出兵,关我刘擎何事’,张邈选择投效谁,乃是张邈私事,关主公何事?他人若要议论,就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是谁逼得堂堂一郡太守,做出此事的,又是谁,能成为天下人余荫,不管是平民百姓,疑惑是一方太守。”

    听郭嘉一席话,刘擎忽然觉得少了几分燥热。

    果然,良言一句八月爽。

    ……

    (PS:求推荐票,月票支持一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