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这也能刀?(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明远已经三十多岁,方才惊觉这么些年以来,自己读书、工作,原来已经离开了那个熟悉的家乡十多年。

    这十多年来,每一次回家的步伐都是匆忙,赶着实习、面试、工作,没待几天就又要离开。

    蓦然醒悟再回首,细细打量,却发现记忆中父母的面容,不知何时已经苍老了许多。

    黄明远幡然醒悟,想要将老人接到大城市来住,老人却住了不到一个月,适应不了又跑回去了乡下。

    这时黄明远才恍惚想起,自己毕业时忙着找工作,电话里母亲说的一句话。

    ——“儿子,要不要回来找工作?”

    那时的自己踌躇满志,一心想着读了那么多书回去多丢脸、要留在大城市,想也没想一口便回绝了。

    当时的母亲没再说什么,只是支持自己,现在回想起来,她应该是希望唯一的儿子回家乡的吧?

    父母在,不远游,这也是每一位父母的期盼,因为他们希望孩子可以离自己近一点。

    如果当初自己没有选择留在这个城市而是回去了,现在又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呢...

    或许,应该跟爸妈打个电话...不,回去看看了。

    黄明远深呼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五味杂陈的思绪,目光继续投向屏幕,往下看下去。

    后面,是徐霞客历经坚艰辛,终于看到了走到长江源头的希望。

    他下定决心要走到源头、喝一喝长江源头的水,然而,此时双腿的重疾的伤势无法支撑他继续向前。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行的家仆也背叛逃走,无奈之下,徐霞客停留在云南大理。

    然而,在大理经医师诊断,他的双腿已经病入膏肓,再无痊愈的可能,“喝一喝长江源头的水”便成了永远触不可及的梦想。

    饶是早就知道了徐霞客的事迹,但此刻的黄明远与万千观众一样,心里忍不住替其惋惜。

    熟悉地理的人知道,云南大理离三江源仅有200余公里,以当今的交通便捷程度,不过数个小时便可到达。

    但这是300多年前,靠脚力赶路的时代,这一段距离却成为了横亘在徐霞客与长江源头的天堑。

    对于究其一生、坚定追求梦想的人来说,在即将成功的前夕再将这个梦想打碎,无疑是最残酷的。

    舞台中,得知这个消息,如遭重击的徐霞客朦胧间,再次“看”到了已过世的父母出现。

    两人为其伤腿盖上毯子,徐母面带微笑,语气慈祥。

    “弘祖,溯源长江,你做到了。”

    徐父语气骄傲无比,“丈夫当赵碧海而暮苍梧,你也做到了,我们以你为傲。”

    这一刻,徐霞客的情绪崩溃,这位行走30余年、踏遍三山五岳的男人哭着道:“父亲母亲,我走不到长江的尽头了。”

    “我就差一点,走不到了...”

    徐母同样眼泛泪花,摆手道:“走不到,就回家。”

    “回家吧...”

    “行万里脚下有根,回家吧。”

    “回家”两个字,如同“嗡”地一声在头脑中炸开,黄明远与众多坚持了一整晚的观众一样,眼泪一下子就忍不住掉了下来。

    回家,在华夏人心中,多熟悉的字眼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