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河西的秘密(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亲早亡,田间地头的农忙没少参与,在听了一会后他才明白,前面的这位先生讲的是农桑之事。

    劝农官在大宋也并非没有,或者说从秦汉开始,无论哪个王朝对劝农这件事都非常上心。

    但不同的是,河西劝农官所讲的内容却极其丰富,甚至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每年的墒情查看,预测便不说了,那在河西农人看来都是最基础的东西。人家现在讲的是农书!

    没错,就是农书,历朝历代的农书,其中最早的居然有中所记载的春秋时期的农书。

    其中《神农》、《野老》乃是战国时的农书,早已佚,别说是市面上,便是在大宋皇宫的藏书所在崇文院,秘阁中也没有。

    但这位先生却一遍又一遍的提及,而《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也是他今日授课的内容。

    孙复震惊的发现,自己在这里不是在听农学,而是包含了治国之道与农桑之道结合的产物。

    因为《上农》根本就不是讲给农人听的,而是讲给历朝历代统治者听的东西。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孙复已经闭不上自己的嘴巴,这些东西农人能听得懂?

    谁知这劝农官却笑道:“李放羊,你且说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上古圣王之所以能够教导百姓,因为他们致力于农,使百姓从事农耕,不光为了土地,而是为了重视他们的思想。百姓务农就会质朴,质朴就容易治下……少徇私谊,公法就确立了,精力也就专注在农事上了。先生俺说的对不?”

    劝农官大笑道:“对,对的很嘞!这就是为何咱们河西如此重视农桑的原因,百姓有地种,有粮食产出,自然咱们的生活就便好了,就安定了,律法也就有人遵守是不是这个理?”

    “是嘞!”

    一群农人笑着应答,但边上的孙复却一点也笑不出来,这还是给农人讲如何种地的劝农官吗?

    除过《上农》以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位劝农官才进入正题,真正的开始讲解《任地》、《辩土》、《审时》三篇文章。

    而这后三篇讲的才是农业技术,内容涉及土地利用、农田布局、土壤耕作、合理密植、中耕除草、掌握农时等,并提出种庄稼要处理好天、地、人的关系,强调在掌握天时地利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作用。

    其中有许多农学知识孙复都是第一次听说过,还有如何通过嘴巴尝一口土地的味道便分辨出盐碱情况的,这更是让他闻所未闻。

    但那位劝农官却拿出了三个布袋子,里面是三种土,让在场的农人用他刚刚教授的方法自己试一下。???..Com

    孙复当然也试了,那劝农官早已瞧见了他的不凡,笑着道:“这位一看便是读书人,刚来来的河西吧?耕读传家?”

    孙复笑道:“然也,耕读传家。”

    “那你说说这三种土地应该是什么地里的土?”

    “第一个是寻常土地,第二个是墒情好些的,第三个是盐碱地,”

    劝农官笑道:“说对了,极好。”

    边上的农人们连连夸赞,在短短的一瞬间,孙复竟然心生一股成就感,继而猛地失落起来,他发现自己投入了半天却并不属于这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