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诺贝尔奖的希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提交这项新材料技术的公司是东升半导体。

    杨东升看了一下署名——有好几个,大多数都很陌生,只有为首的名字听起来依稀有点耳熟。

    杨东升拿起电话,按下通话器,“准备车,去东升半导体!”

    黄副总得到通知匆匆下楼的时候,杨东升已经下了车,走进办公大楼里。

    虽然杨东升来的有些突然,但是黄副总也没觉得太奇怪,毕竟马上就要过年了,光是这星期他们已经接待了六七个检查组了。

    杨东升询问了一下过年期间东升半导体的安排,然后拿出了那份关于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碳质新材料的报告,“这个是怎么回事?”

    黄副总见杨东升语气郑重,在报告上扫了一眼,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小项目!您也知道,石墨和金刚石之间的区别,就是石墨层与层间的结合力很弱。公司里有些研究人员认为,按照石墨的特性,肯定可以分离出单层碳原子的蜂窝状结构,公司审议委员会认为有可行性,就批准了!前不久,还真被他们做出来了!”

    黄副总边说,杨东升边点头。

    黄副总介绍完之后道,“这个项目上总计就花了不到两万块,是做碳化硅的时候顺带……”

    杨东升没待他说完,就打断了他,“我不是嫌你们乱花钱,我是怕你们不够重视!”

    “那您是认为这种材料很有前途?”

    杨东升扫了一眼黄副总,“我认为这是一个诺贝尔奖级的发现!”

    “诺贝尔奖!”黄副总抠了抠耳朵,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我们国家的科学界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拿一块诺贝尔奖,可是想做到诺贝尔奖级的成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尤其是上世纪诺贝尔奖闹出乌龙事件后,颁奖越发谨慎,一项技术即便能够达到诺贝尔奖的水平,也要被反复验证,几十年之后才会颁奖。

    2000年后,日本开始了平均一年一个诺奖的爆发期,于是一群“教育学家”又嚷嚷着要向日本学习。

    其实仔细看看就会知道,那些成果都是日本科学家几十年前做出的,日本诺奖得主拿奖的时候已经基本都是老头子了。.c0m

    2000年后,日本由于搞宽松教育,教育已经垮了。

    想拿诺贝尔奖不仅需要足够重量级的成果,还需要时间。

    全国上下不知道有多少科研人员为此努力,可是几十年仍然没有突破。

    黄副总无论如何不相信,他们能拿到诺奖。

    杨东升不理黄副总的怀疑,继续道,“另外我觉得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碳质新材料这个名字太长了,也太拗口了,最好改个名字!”

    “改成什么?”

    “石墨烯!”

    安排好一切,杨东升去实验室看了一下材料的主要发现者,也是第一署名人安德烈·海姆。

    安德烈·海姆出生于苏联西南部小城索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