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新船开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直忙活了三个多小时,这位农民老哥才终于有些累了,这期间他总计写了二十几幅字。

    放下笔之后,这位老哥才猛然发现面前站着好几个人,吓了一跳。

    杨东升对这位老哥竖起大拇指,这老哥笑了一下,一脸的憨厚。

    这时李主任那位精通书画鉴定的大侄子走了过来,他先向杨东升问了声好,随即拿起一幅字,很快就皱起了眉头。

    「黄文节的字尚意恶俗,尚韵崇晋……」他边说边拿出红笔,在这幅字上圈圈画画,「这几处地方只做到了形似,而没有达到神似!」

    杨东升这才发现,之前那些仅是练习。

    直看到第三张作品,李主任的大侄子才点了点头道,「这一幅还可以!」

    合格的书法作品,被单独拎了出来,放在一边。

    最终这二十几张字中,总计选出了七张合格的。

    其中五张都是黄庭坚的——单看黄庭坚的字,这位老哥的合格率是50%,他还真的是擅长模仿黄庭坚。

    直到这时,刘卫国才叫人拿出精心采购的纸和墨。

    根据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书画作品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样。

    书法作品有的用的是纸,有的是绢,有的是绫。

    唐以前作画多用绢本,唐以后,纸本画才逐渐多起来。

    即便是纸,也有麻纸、皮纸、竹纸、棉纸、宣纸、桑皮纸……

    单是为了搜集这些纸,就费了不少功夫。

    现在造纸业,制浆用的氢氧化钠、硫化钠;

    漂白用的是氯气、次氯酸钙,还会加入氨基磺酸,减少纤维素降解,保持纤维素强度;

    施胶用的是烷基烯酮二聚体和烯基琥珀酸酐等合成胶。

    古代哪有这些东西?

    古人造纸漂白方法是把料摊放在空地上,任凭风吹日晒,自然漂白。

    抛光最早是用光滑的石块摩擦纸的表面,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粉浆将纸润湿,再用木槌反复捶打。

    施胶用的是淀粉糊,高级的纸张用动物胶。

    现在还采用古法制纸的已经非常稀少了,很多纸的制作工艺甚至已经失传,只能花高价购买古代留下来的纸张。

    这种纸真的是用一张少一张。

    所以他们要反复练习,确保万无一失。

    对于墨的讲究甚至更复杂一些。

    苏轼就曾说:「吾有佳墨七十丸,而犹求取不已。」

    苏轼不仅藏墨甚丰,而且还爱好自己制墨。

    好在相比于纸张,对于墨质绝大部分人都看不出来,否则要拿到苏轼自己制的墨,那就要难为死人了。

    这一次这位老哥就没之前那么随意了,他特意换了一身干净一副,还难得把油头洗了,一幅字足足写了一个多小时才写完,每一笔都重若泰山。

    李主任的大侄子鉴定之后,点了点头。

    然后就是在作品上盖各种印章,最后拿去做旧。

    做旧的场面味道有点冲,杨东升很快走了出来。

    正看到那位负责鉴定瓷器的专家,对着一尊唐三彩的马俑不断摇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