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挣外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件宋代哥窑笔洗。

    转手便给卖了七千块大洋,换了旁人应该就是去挥霍,去潇洒潇洒。

    他没这么做,而是花二千块买了一间铺子打算入主古玩生意。

    当时在他看在来这生意比经营书斋挣钱,可惜他是没这命。

    捡漏撞大运,一夜暴富,自然就有眼红的人。

    便有人做了一个局,坑了他三千多块大洋。

    自从这件事后他就再也不提做古玩生意,新买的铺子也给租了出去,就图挣个安心钱。

    后来他也买古玩,但他的原则是只买小,不买大,大小是指价钱高低贵贱。

    看着再好的东西,只要是要价高那就免开尊口。

    正因他的心态好,不图再次捡漏,后来也买了不少好东西。

    百花深处这座小院也是那时买下来的,没有这院子时,骆家人都在兰亭书斋后院生活,那时商铺大多是前店后院的结构。

    一所宅子一家店铺,这就是他老人家挣下的家产。

    东厢房里那么多宝贝大多是他留下来的。

    建国后改制,部分商铺收为国有。

    这时期就显得出他的大智慧和远见,国有改制他是琉璃厂第一个响应的人。

    买来的那间商铺捐给了国家,书斋因为是祖上传下来的,便没有捐献,而是租借给政府做别的生意,但是不用给租金。

    上一世书斋在一九八二年扯皮了近两年,才回到了自家手里。

    政府见他这么积极热情拥戴新中国的政策,政府自然是举双手欢迎,对此领导们对他大加赞赏,还给他发了大奖状以示鼓励!

    当然了条件也有,就是能给儿子骆少逸安排个他能胜任的工作。

    领导也很细心,给骆少逸安排在印刷厂上班。

    也许是看家里是开书店的!便如此安排了这么个工作。

    骆家自此便跟印刷厂有了缘份,骆少逸和苏桂兰相识就在那里,他们老两口也是在那里工作到退休,上一世的骆涛也在那里工作了近十多年。

    这番决定为后来骆家带来了太多好处,四合院没有被征收或是安排其他人入住。

    但也后来埋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祸根。

    父亲骆少逸中等身高,身材颇为匀称,长相不算俊秀,却显得老实厚道。

    脾气很好,就拿烧饭说,他做的菜就比苏桂兰要好上太多。

    见他这样就知道中午谁做的饭了。

    马上了回一句:“我亲爱的爸爸,马上就来。”M..coM

    洗好弄干净,然后就一屁股坐在马扎上,也不说话,开始大快朵颐。

    吃好饭,便又开始了寻宝之旅。

    现在去捡的人还很少,还能捡到东西,人一旦多了,也就什么也没有。

    严重点还要斗上架。

    为此,骆涛也带上了一个人陪他去大北窑捡了几个月钱。

    后来有几个二哈占山为王了,想去哪儿捡就得交孝敬钱。

    骆涛也是看着那地儿人多,也没有时间陪他们玩,便不再去了。

    不过,他这半年也挣了二三百块。

    加上之前剩的工资也有个小五百,这些钱在这个年代妥妥的有钱人。

    他的工资也不用全部上交家里,一个月交五块钱伙食费就好。

    这也是苏桂兰变法的要钱,他们俩的工资一个月加起来就有九十多了,怎么会缺骆涛这一点小钱。

    话是这样说,钱还是要交的,以安苏桂兰的心。

    从此他便又开始没事大街小巷窜,主要是去收点便宜古董。

    现在文物商店里的东西太贵,一把紫檀的禅椅就要三十多块。

    骆涛也买了几次,后来也就不敢去了。

    主要是口袋里的钱不禁花,还是猥琐发育的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