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漫山开满红山果(卷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段龃龉,只是方才不在,并没有看到太平公主咬人那一段。

    范小刀冷笑道,“我是乡野鄙夫,常年在江湖上混,直来直去罢了,望公主不要怪罪。”

    “哪能啊,以后亲近的日子多着哩!”太平道,“对了,太子殿下,陛下的寿典,准备的如何了?”

    这次陛下六十大寿,皇帝交给朱延去办,但又安排了太平公主监工,太平公主平日对权力抓得极重,唯独在准备寿典这件大事上,却不怎么关心,一切都按太子的意思办,谁料今日在城门外,忽然问起了这个话题。

    相应的,称呼也由宝哥儿,变成了太子殿下。

    朱延道:“应是差不多了,但有些细节,还要与公主商榷。待他日,我亲自登门去拜访。”

    太平公主道,“那就好。此事事关重大,容不得有半点闪失,小刀和赵行能及时赶回来,也能助你一臂之力,有他二人相助,我也就放心了。”

    朱延点头称是,“两个兄弟不在京中,我便如少了左膀右臂一般,很多事施展不开拳脚,他们来了,也就好许多了。”

    太平笑道,“希望你那些拳脚,不是冲本宫来的。”

    朱延尴尬道,“哪能啊。”

    心中就算有一万个要对付你的想法,也不能明面上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坏了规矩。朝廷争斗,从来不像江湖上那样,刀剑相向,直接干脆,可是暗地里的勾心斗角,却也步步惊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无论势头如何,局势如何,不到最后一刻,不将敌人彻底打死,那就始终存在一些变数。

    也正因如此,这半年中,太子一党被压得抬不起头,朱延也毫不气馁,只是韬光养晦。

    无论对方要求多么过分,他都忍了下来。

    他就在等一个机会。

    陛下寿典是一个机会。

    范小刀入京,则是另一个机会。

    若寻常人入京,哪怕是正二品的巡抚,也没有太子、公主一起出来迎接的道理。

    但范小刀不同。

    他是皇帝的外生子,是即将认祖归宗的皇子,这个身份,将会在将来权力的最终争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太平公主,还是太子朱延,都不敢怠慢,都在城门外,等着迎他入城。

    这是一种态度。

    不但如此,其他一些府衙的官员,这段时间也都派人在城门外盯着,都想在未来的皇子面前露一露脸,可是,当看到公主和太子亲自出城迎接时,这些人很自觉的匿了回去。

    有这两人在,他们的分量不够露面。

    太平也不含糊,“本来想着拉着小刀一起吃个饭,顺便介绍些朋友认识。如今宝哥儿来了,我也不方便抢人了。你们久别重逢,定有不少话要说,我就不打扰了。”

    说罢,她望向太子。

    若是朱延懂事,自然会邀请太平公主一起,可是朱延丝毫没有这个觉悟。

    更重要的是,他也不想把她牵扯进来。

    毕竟,双方并不在一个阵营之中。

    朱延道,“也好,改日再与小刀登门。”

    太平公主缓缓上了马车,临行之际,又掀起车帘,冲范小刀作了个“汪汪”的口型,似乎再嘲讽他骂她是狗的事儿,又露出一个娇艳的笑容,这才命人驱车离开。

    众人一直目送太平公主离开,这才松了口气。

    ……

    入城之后,太平公主没有回驸马府,而是驱车来到了太平道观,径直奔向后山。后山有一片果园,种满了山楂树,正值深秋,树上长满了红山果,密密麻麻,将树枝压得弯弯的,有些已经熟透的果子,没人采摘,落在了地上。

    漫山开满红山果。

    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果香味。

    太平道长拿着剪刀,正在修剪果枝。

    “师父!”

    太平道长问,“见到范小刀了?”

    太平公主道,“是,不但见着了,还尝了尝他的血。”

    “如何?”

    公主道:“一个字:正。”

    太平道长拿起剪刀,来到一株山楂树前,看着几乎被坠弯的熟透的山楂,轻轻的剪了下来,他挑了一颗最大个儿的红山果,递给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放入口中,又酸又甜,令人唇齿生津。

    太平道长呵呵一笑,道:“中了极乐草的毒,又被你白眉师叔的丹药喂养了二十年,这一颗果子,也该熟了。”

    太平道:“我担心陛下他……”

    太平道长道,“又有谁能拒绝得了长生的诱惑呢?”

    ……

    西苑。

    丹室内,异香扑鼻。

    皇帝坐在蒲团之上,打坐修行。

    大太监赵铨小心翼翼的站在一旁,垂首伺候着。

    如今陛下的身体,愈发不如从前了。

    常年服用丹药,早已让他的身体变得脆弱不堪,甚至夏月之时,还生了褥疮,一度无法打坐修行。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没有了先前的光泽,浑然不像即将迎来六十大寿的人,更像是八十岁行将枯槁的老者。

    但是,赵铨依然不敢怠慢。

    只要眼前这个人还有一口气在,他依然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没有之一。

    赵铨从他还是兴献王世子之时就开始服侍他,如今已度过了四十多个年头,他亲眼目睹了这个人,由一个偏居一隅的普通世子,一步步成为天底下权力最大的人。

    他看透了人心,更看透了人性。

    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将朝堂众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哪怕是二十多年不临朝,依然将天下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这个男人,比任何人都要危险。

    无论是太平公主也好,还是太子朱延也罢,将京城搅得满城风雨,闹得再大,也只是他摆弄权力的两个棋子。这个看似无欲无求,一心向道之人,对权力的欲望,远比任何人都要强。???..coM

    甚至开始追求长生,对抗天道!

    所以,当靖国公薛应雄有了些想法,与太子朱延走得稍微近了一些之时,这个男人只是随意的提拔了一个陆天硕,便将锦衣卫的气焰,硬生生给压了下去,弄得薛应雄整日在府中担心受怕,整日钓鱼以度日。

    要知道,薛应雄可是从小到大都跟着他的。

    皇帝的奶妈,正是薛应雄的母亲,薛应雄和他,都是从兴献王府走出来的。

    哪怕自己跟了他四十多年,有时候依旧猜不透他的想法。

    咳咳!

    这个男人清了清嗓子。

    赵铨连忙上前,扶他站起来。

    男人站起身,身体微微晃动了一下,道:“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如往常了。”

    赵铨道,“陛下龙体康隆,再活个一百年都没问题。只是怕,奴才那时没法伺候陛下了。”

    男人笑了笑,“就你小子会说话。”

    赵铨也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在他口中,依然是“小子”,看来,今日这个男人修行的还不错,还能跟他开玩笑。

    男人活动了一下筋骨,赵铨递过一杯清水,待他漱口之后,又服侍他吃了一碗银耳燕窝粥,换了一身衣服,来到院子里,看到树下挂着的鸟笼,便驻足下来,夹了几粒小米,逗着福建那边进贡过来的白鸟。

    赵铨欲言又止。

    男人又怎会察觉不到,道:“说吧!”

    赵铨道,“他回京了。”

    “哦。”

    赵铨又道,“太子殿下和公主,都亲自出城去迎。”

    男人闻言,忽然停了下来。

    一阵风吹来,吹落了几片落叶。

    男人道:“入秋了,起风了。”

    (卷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