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探秘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抬头望去,井深三四丈。

    时值正午,日头正在上空。

    长时间的幽暗,让他觉得有些刺眼。

    井口不大,只有三尺见方,井壁有些粗糙,近水一端,长满了苔藓,有些湿滑。

    既然来到此处,又怎能不一探究竟?

    可惜,杨得水没有武功,无法像范小刀、赵行那样飞檐走壁,纵身一跃,三四丈高,他取出匕首,在石壁上凿出一个坑,后背顶着井壁,脚踩在坑上,勉强固定住身体,如此反复,又过了半个时辰,终于来到井口处。

    虽是深秋,一番剧烈运动之后,杨得水已是汗流浃背。

    终于来到秘道尽头!

    谜底即将揭晓!

    他大口的喘着气,稍作歇息,小心的将头探出井外。

    那种感觉,好像做贼。

    触目所及,是一个荒废的院落,杂草丛生,远处,一片焦土,似乎是一座烧焦的宅邸,四周是红瓦红墙,墙壁斑驳,似乎许久没有人来过。院子里有一棵合抱的梧桐树,上面已经烧焦,下面则叉生出一棵棵的小梧桐树,依附在半死梧桐下,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

    杨得水爬了出来,站在井口,大口的呼吸新鲜的空气。

    北面传来一阵钟声。

    杨得水顺声望去,只看到一座小山,上面一座亭子,有个道士正在敲钟。

    这么大的院子,应该是某个富贵人家的府邸,如今荒废下来。

    他在京城这么久,对京城内的景致,早已烂熟于心,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远处角落中,他看到一块破旧的牌匾,凑过去,上面的字早已风化腐蚀,依稀辨到“栖”、“阁”二字。

    栖什么阁?

    这名字,起的倒是雅致。

    等等,杨得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整个人如被定住了身体。

    栖凤阁?

    远处那座亭子,不正是万寿亭吗?

    这里是……皇宫!

    他再向四周望去,整个人都变得麻木起来!

    我是谁,我在哪里?

    杨得水的脑袋,已经转不动了。

    谁能想到,守卫森严的皇宫,与几里外的六扇门之间,竟然有一条秘道!

    远处,传来一个尖锐的叫喊声,“你们几个,一个个都手脚利索点,过几日,陛下要来这里祭奠,赶紧把这里收拾干净,但凡有什么差池,你我的脑袋都要落地!”

    杨得水心中冰冷。

    他一个六扇门的副总捕头,此刻出现在了皇宫之中,若是被人发现,十个脑袋也不够砍得啊!

    脚步声由远及近。

    杨得水想也不想,纵身一跃,跳入井中!

    噗通!

    “什么声音?”那声音尖锐的太监闻声来到了院中,四下查探一番,嘀咕一声,“奇怪,见了鬼了!”

    杨得水在井水中泡着,一动不动,待声音远去,他赶紧爬回了秘道。

    不顾身上冰冷,原路返了回去。

    回到岔口处,杨得水本想直接回去,可是,既然来都来了,连皇宫都进去过,还有什么是不能进的?他略一思索,便向另一条岔走去。不过,这条路并不长,走了几十丈,便到了尽头。

    尽头是一处密室。

    杨得水推开密室,点着了墙上的蜡烛。

    整个屋中的布局,映入眼帘。

    密室两丈大小,里面布满了蛛丝。

    石床、石桌、石凳,十分简陋。

    石床之上,还有些被褥,只是年代已久,加之潮湿,早已腐烂。

    石桌上,放着一个包裹。

    包裹以油毡纸包着,可以防潮防虫,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一种莫名的兴奋,刺激着杨得水的神经,就如一群强盗在沙漠中厮杀之后,终于找到了宝藏一般。鬼使神差之下,杨得水打开了包裹,里面是一本厚厚的卷宗。

    杨得水拿着油灯,凑到卷宗前观瞧。

    只看到了六个大字:“栖凤阁案始末。”

    果然,这是宋金刚留下的东西。

    当年栖凤阁案,曾轰动一时。

    皇帝陛下遇刺,从此搬到西苑,潜心修道。

    长乐贵妃受忌,被打落冷宫,几个月后郁郁而终。

    一千禁军,要么被调,要么被杀,惨淡收场。

    而前任总捕头宋金刚,被打入诏狱,更有三个月后,夜闯皇宫,血洗京城,带走了小皇子。

    那时杨得水人微言轻,连吃瓜的资格都欠奉。

    而这个案子,在事发后不久,很快就平息下来,倒是野史传闻,有不少版本,如今,这个案子的真相,就在眼前这本卷宗之中,杨得水又如何不激动?他想打开卷宗,可是长期的亢奋,让他根本静不下心来。

    吧嗒!

    一封书信,从卷宗掉落。

    上面写着两行字。

    “小刀亲启。”

    “义父宋金刚留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