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鹊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府。

    谯周脚程迅速,到了成都时,被丞相诸葛亮亲自接见,一番授职嘉励的流程走完,便呈上太守姚伷的手书以及抄录的《千字文》。

    然后拱手躬身做礼,语气很诚恳的拜辞,“周本山野之人,才疏学浅,得丞相不弃,授于州劝学之职。本应竭诚所有,尽绵薄之力。然,周近日游广汉,得闻什邡郑家子做新字书授学,心奇,往顾之。听讲数日,周愧所学不如。若此子遗于山野,而周厚颜登堂授学,恐为他人所笑耳!”

    此话刚落,州牧府内左右侍从,皆面面相顾。

    就连丞相诸葛亮听完,都大为惊奇,眼中兴趣大增。

    无他,因谯周父祖皆是蜀地大儒,家学渊博;他自幼又勤奋好学,饱读经书,如今已是公认的儒者。

    仅以才学论,蜀地弱冠者,无人敢专美于前。

    然而,这样的人,竟然抛出有人比自己更适合当劝学从事,不敢接受官职的言论。

    且,看他严辞正色,不似谦虚作伪。

    不由让人惊诧不已。

    正襟危坐于案几前的诸葛亮,垂眉略作思考,便抬手安抚道,“允南莫作辞言,且先入坐。待我看完姚子绪书信及新字书后,再做商议。”

    随之,接过小吏呈上的书信看读。

    先看的,是姚伷的书信。

    书信不长,只用寥寥数言赞郑璞的才学,更多笔墨则是用在对郑璞出身、品性以及郑家渊源的阐述。

    看到郑璞年仅十九时,诸葛亮的目光微凝。

    而看到郑璞生父是郑度时,诸葛亮的长眉,便微不可见的挑动了下。

    待将《千字文》展开于案前,大略观过,然后又细细品咂一番后,更是陷入了沉默。

    以他的才学,无须他人讲解,就可对字书里涉及的典故一目了然。

    也正是如此,让他心中更加诧异。

    将一千个不同的字,编纂为对仗工整、行文流畅和辞藻华丽的字书已是不易!

    但这《千字文》竟然还分为天地开辟、处世品行、历代王朝和田园生活四部,皆融入了古今的典故,其才学可想而知!【注3】

    尤其是,著书之人,年齿竟未及冠。

    此子,乃生而知之者乎?

    亦或者,此字书是其父生前所著,未公布于世便亡故,是故今郑家子得以邀名耳?

    诸葛亮暗自道了一句,忍不住心生疑云。

    缓缓将刻录字书的竹简卷起时,抬头顾看下席的谯周,徐徐而问,“允南方才说,曾听郑家子讲学数日,大为叹服。不知他是如何授学的?”

    “诺!”

    谯周闻声起身,将郑璞引古喻今的寓教于乐,一一道来。

    亦让诸葛亮打消字书是郑度遗做的想法,也不吝对郑璞的才敏赞了几句。

    能得天子“事之如父”的丞相一声赞,自然也会引发无数人好奇,竞相争告。

    是故,郑璞虽未到成都,名声却一时鹊起。

    ---------------------------------------------------------------------------------

    【注1:《三国志》形容谯周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摘录《蜀记》曰:周初见亮,左右皆笑。既出,有司请推笑者,亮曰:“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

    【注2: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注3:《千字文》是南朝周兴嗣编撰,一夜书成,须发皆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