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抵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施展,亦有马谡的举荐之功。

    “嗯,多谢休然兄提点。”

    亦然压低了声音,郑璞不掩饰自己颇为惆怅的语气,“马参军于我有举荐之恩,而魏将军乃国之藩篱。届时,若真如休然兄所言,我亦不偏于一方,所行所言皆秉心而为便是。”

    “自是如此。”

    肯定了一声,柳隐又轻笑而宽解道,“不过,子瑾莫要担忧太多。魏将军与马参军,皆久处显位之人,且又年长,必自持身份不会过多为难子瑾。再者,丞相乃是定子瑾为别督,不隶属于他们,若有两难之事,托辞抽身置外便是。”

    “听休然兄之谓,我可无忧矣!”

    拊掌而笑,郑璞赞了声,旋即又作愁容,“不过.......”

    还故意拖了长长的尾音,止而不言,似是有难言之隐。

    亦让柳隐蹙眉,关切而顾,催声发问,“子瑾有何难言之事?不如叙出来,我愚钝,却痴长数岁,或可参详一二。”

    “倒无紧要之事,不过是有些感慨而已。”

    先是摇了摇头,郑璞又怅然而叹一声,做足了姿态才说道,“一年未见,不想昔日豪迈直率如休然兄,今竟已世故矣!”

    话落,不等柳隐开口,便大笑不已。

    亦让微愕的柳隐,不由伸脚恨恨提了下,佯怒而责,“诙啁竖夫!不可任大事也!”

    骂罢,亦纵声大笑。

    笑闹了一阵,两人心中都隐隐有些怀念,偕肩作战的日子。

    毕竟,那时在牂牁郡,他们也是如此做谑彼此嗤笑。

    亦不可免,谈及了尚在成都任职门下督的句扶。

    就是闲话叙了一阵,柳隐不由感慨了句,“子瑾与孝兴,皆年少于我,却专美于前矣!惭愧!昔日蹉跎岁月,今悔之亦晚矣!”

    喔~~~

    闻言,郑璞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

    所幸,柳隐亦非悲秋伤春之人。

    感慨罢,又慨然作态,“不过,北伐未始,我他日功勋,未必不能与子瑾比肩!子瑾可莫自矜,哈哈哈~~~~”

    “此言正是!”

    郑璞亦笑,掷地有声,“以休然兄之才,他日封侯拜将,易如反掌耳!”

    “过矣!过矣!”

    连连摆手,柳隐摇头谦逊。

    待收起笑颜,柳隐略作思绪,便凝眸而视,轻声道,“子瑾,你我性情相契,亦可性命相托。有一事乃家中托我问之,如若有冒犯,还望子瑾莫介意。”

    “休然兄言重矣!”

    当即,郑璞肃容以对,“兄有言径直问之,我焉能归罪?”

    “善。”

    颔首而赞,柳隐不再客套,“不知子瑾家中,可为你寻得良配否?”

    咦?

    倏然睁大眸,郑璞试声道,“休然兄之意,莫非是.......”

    “然也。”

    柳隐颔首,又苦笑了几声,才轻声叙来缘由。

    巴蜀自古闭塞,豪族历来以姻亲之家来保障同气连枝。

    成都柳家,见什邡郑家此些年家声大盛,又以郑璞得丞相诸葛亮器异,授于别督之职。便想着让柳隐问一声,两家可否联姻而休戚与共。

    虽功利了些,却也是世俗常情吧。

    尤其是,成都柳家的门第,要比什邡郑家高多了。

    郑璞听罢,不由哑然。

    他倏然发现,于不知觉中,自身竟已得入巴蜀顶级豪族之眼矣。

    亦没有作虚言,径直告知,“实不相瞒,休然兄,我家中虽未为我寻姻亲之家。然而,我亲事已不可自主矣!”

    话落,便将丞相声称为自己择妻之事,细细说了一番。

    柳隐知缘由后,张口结舌。

    他虽知,郑璞备受丞相器异。

    但委实无法想象,朝廷咸无巨细尽决之的丞相,竟为郑璞择妻邪?

    举今巴蜀之地,孰人由此殊荣邪?!

    少顷,愣愣呆滞的柳隐,终于回过来了神,口气犹有不信。

    “不想,子瑾竟得丞相器异如斯矣!”

    “呵~~~~”

    露齿一笑,郑璞摊了摊手。

    暗地里亦于瞬息间,心念百碾。

    最终,还是将与天子刘禅同出游,以及如今天子一月一书信来询他诸多巨细之事等,不叙出于口。

    唉,还是另寻时机为上。

    是夜,再无话。

    再度行军于途,柳隐又随行了数日,直至将入南郑县地界,方作别而去。

    只不过,

    少时后,便有约莫二十余骑,驰骋而来。

    前方引路的白马氐,眺望少许,便驰马来寻郑璞,“督军,乃魏将军至。”

    我未去拜见,他竟自来了?

    心中颇不解的郑璞,连忙大步向前而迎。

    魏延年约四旬,身长近八尺,颇雄壮,鬓发已有点点染霜白。或是久督战一方的干系,眉目间威势颇重。

    且,行事一如传闻中的桀骜。

    郑璞越众而前,他却兀自端坐于马背上,睥眼而视之。

    见状,郑璞心有不喜,亦淡了攀谈之心,依礼而言,“玄武督军郑璞,见过镇北将军。”

    “你便是郑子瑾?”

    微微挑眉,魏延上下打量了一番,才扯了一丝笑意,“呵,景谷道之战,倒是不辱我大汉之军威。”

    言罢,挥了挥马鞭。

    他身后一骑立即下马,双手捧来一诏书与郑璞。

    原来朝廷对阴平之战录功了。

    乃是让郑璞将俘虏交与马谡安顿,休整半月再归成都;赵广则是被留在汉中训练骑卒。

    郑璞看罢,心中不由有些哑然。

    赵广的部曲,自然也要随之留在汉中。

    再扣去战死与伤退的士卒,他虽升迁为裨将军,然而所领士卒却是少一校。

    而魏延见他看罢,便朗声而道,“牙门将赵义弘,率本部驱赶马匹随我来。”

    旋即,便调转马头,缓缓离去。

    竟越俎代庖直接下令,丝毫都不顾及,身为玄武督军郑璞的颜面。

    不得不说,此人能得朝中无数同僚诽议,并非是人心不古。

    罢了,与之争亦不妥。

    压下心中愤愤,郑璞招来赵广,大致叙说了缘由,便让他率部曲离队而去。

    小插曲过后,继续南下,待眼眸中映入南郑城池时,出城迎来的马谡,喜笑盈腮,“子瑾何来迟也!我已久盼矣!”

    言语亲切,喜色难掩,不由令人心间暖意自生。

    就是顾盼时,见郑璞军中已无战马,眼眸中依稀有一缕愠色闪过。

    亦让郑璞瞧得真切,心中免不了一声叹息。

    “见过马参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