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口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带出的资财军辎等,应所剩无几了吧?且如张清等携老扶幼投奔公尚兄之人,亦然不寡吧?山林之中,地瘠出产不丰,难以果腹。积贫积弱之下,公尚兄终究有一日,会陷入两难之中。”

    言至此,郑璞略作停顿,肃容以对。

    “要么,剔除部众老弱,以继续得存。抑或者,率军外出劫掠郡县,取官府邸阁武库为资。公尚兄以为我之言,然否?”

    张慕再次默然。

    先前脸上故作的狰狞之色,亦然慢慢散去。???..Com

    因为郑璞之言,句句切中他如今处境。且,所言的两难,都是万劫不复的死路!

    其一,剔除部众老弱,自是不可取。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老弱若是被驱逐,他麾下部众然能甘愿效命?

    其二,劫掠郡县,乃是饮鸩止渴。

    朝廷得闻有贼寇坐大,安有不发兵来讨之理?

    且如今掌权的丞相诸葛亮,对吏治执法严明,那些郡将为了仕途为念,哪怕他逃窜入山泽蛰伏了,亦不敢玩忽而姑息!

    “呵~~~”

    沉吟半晌,张慕嗤笑,“依郑郎之言,我已无活路。只得拱手称臣,任凭郑郎随意拿捏?”言罢,不等郑璞回答,他又径直出声,再问,“既然郑郎辩才如此了得,不若再为我解一惑罢。”

    “据实而论罢了,何来辩才之说?”

    露齿而笑,郑璞谦逊而道,“不过,公尚兄有疑,若我有解,必言无不尽。”

    “善!”

    张慕朗声而赞,然而再出之言,却是狠戾异常,“我知郑郎如今备受丞相器异,已然为玄武督军矣!是故,我有惑,乃是我不过一日落西山之贼寇,为何不意气用事,拼死杀郑郎于此,得名声扬于世邪?!”

    然,郑璞闻言,却是大笑不已。

    待到笑得张慕青筋直冒,双眸如火炙时,方堪堪敛住了笑声。

    “唉,公尚兄莫作前后矛盾之言。”

    摆了摆手,郑璞举起酒盏请了一杯,轻声谓之,“诚然,公尚兄若奋起拔刃临我,固然能将我杀于此。只是公尚兄亦知丞相器异于我,若我被贼寇所害于此,继任的玄武督军安能不请命为我雪恨邪?届时,莫说巴蜀再无公尚兄容身之处,连家中老幼恐皆被玄武军士卒尽戮泄愤矣!”

    话落,郑璞又加了句。

    “忘了知会公尚兄了。玄武军成时,丞相遣于我二副职,一乃征南将军次子赵义弘;一乃故梓潼太守之子霍绍先。”

    这次,饶是历事无数的张慕,都愕然不已。

    征南将军赵云,故梓潼太守霍峻,他还是听闻过的。

    亦知道,这两位的子嗣,给郑璞当副职,意味着丞相器异的程度。

    他所将郑璞杀于此,被夷满门亦不意外。

    且,他心中,隐隐生出一缕感动来。

    最初,觉得郑璞招他来面谈,不过是想借着招降一股贼寇,以为功绩觅得升迁之阶罢了!焉能是真心为他谋一活路?

    然而,能让征南将军次子充任副职之人,还需这点功绩晋身?

    什邡郑氏果如传言般,乃积善之家也!

    桑园郑郎,亦名不虚传矣!

    暗中感慨了一句,张慕略作思绪,便起身躬身而拜。

    音容皆激昂,“慕本鄙夫,落草为寇,有辱家门。今桑园郑郎不弃,屈尊前来为招降,救我等于水火之中,慕若不涕零降伏,岂非与禽兽无异!”

    “言重了。”

    连忙起身,扶起张慕,郑璞喜笑盈腮,“公尚兄弃暗投明,乃朝廷之幸也!”

    既然张慕愿意归服,之后等事便容易了。

    归去秦府的郑璞,伏案手书上表,让扈从乞牙厝赶去雒县,让驿卒传去丞相府。并让其知会霍弋及刘敏二人,先行将玄武军领归成都。

    嗯,他打算暂留在此地,给张慕示之以诚,免得其心疑而反悔。

    成都,丞相府。

    搁笔于案的丞相诸葛亮,轻声唤来值守小吏,让他将一手令转传去。

    那是对张慕等贼寇的授田安排。

    正如郑璞所料,丞相甫一听闻有山贼愿降伏,被朝廷遣往汉中郡落籍编户,心中欣然鼓舞。

    只不过,他没有料到,丞相调度安排罢了,又捋胡对着他的上表,阖目捋胡作沉吟。

    嗯,于郑璞的急报中,声称临去凭吊秦宓的途中,“偶遇”了一股山贼。且“万幸”此些山贼感朝廷仁义,皆愿意归降。

    是故,丞相目视着“万幸”两字,嘴角不由微微扯动了下。

    抑或者说,事必躬亲的他,从来都不相信幸运之说。

    微微侧头,略作思丞相便从庋具中取了三份军情述表,一并铺陈案几上。

    都是郑璞近数月的行举。

    如接令领军攻阴平时回执,内附着索道运粮的建议;如关于景谷道之战的述表,战获及伤亡等;如天子刘禅转来的张苞私信,内有他的北伐之论。

    短短数月,此子竟能为国思虑如此之多,足见他的一片赤诚之心。

    且常不表自功,如力举赵义弘为骑督,如将山贼降伏归于朝廷仁义。

    可嘉焉!

    心中赞赏了句,丞相抬眸目视着窗帷外。

    长屋檐下的鸟巢,先前那嗷嗷待哺的雏鸟,已然展翅南去越冬矣。

    建长矣!

    可展翅击空,翱翔千里矣!

    思至此,丞相的双眸中,不由泛起了点点欣慰。

    也思及了他先前,想为郑璞挑选一功勋之家为姻亲之事。

    却是不想,近日他入宫,天子作闲谈时,竟同样谈及了郑璞的亲事。

    直言不讳,声称远在汉中广石的张文容,有家书归来让张皇后与夏侯氏商议,想以张家小女许给郑璞之意。

    是故,张皇后以天子与郑璞常通书信,问及郑璞为人。

    “相父,朕觉得郑卿才学甚嘉,乃张家良婿也!不知相父以为如何?”

    那时,天子转述罢,还以此言发问。

    亦让丞相颇为讶然。

    他最初让家中细君帮着物色,年龄相当者人选有二,一乃故侍中马良之女,一乃相府长史向朗之女。

    哪料到,张家亦有此念邪?

    不过,张家小女的父辈功勋,比此马向二家更隆。

    且张家如今的身份乃是外戚,郑璞若与张家成姻亲,便是与天子乃连襟,或许于国更佳!

    然,张家小女,似是年齿尚小?

    郑璞北驻汉中之前,恐其未到及笄之龄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