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魏宗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也正是因为如此,令曹叡心态有所变化,没有驳回此上表。.c0m

    盖因自他即位以来,对待出自魏武曹操这一系的宗室,皆犹如文帝曹丕时期那般当成威胁来防备、类似囚犯般禁锢。

    或许,曹冏之表,有可取之处?

    带着御蜀的心力憔悴,曹叡隐隐有了这样的想法,且让庙堂衮衮诸公共议此举是否可行。

    自然,也诱发了许多士人公车上书议论此事。

    而现今在济北国逗留的李简,得闻此事后,便忍不住昂首向天,暗自感慨:我入魏所谋之事,时机已然矣!

    对,就是被郑璞遣入魏国的李简,李文策。

    昔日以游学掩人耳目的他,经雒阳前往青州北海后,便一直留在朱虚县,专心听大儒管宁的讲学。

    且还趁机扬名了。

    被魏国官府勒令不得再宣巴蜀之政的他,将抄录而来的注释版《千字文》奉给了管宁,请其讲解其中的荒诞之事。

    那时,魏国各州郡皆有了《千字文》在流传。

    但出于忌讳,从其他渠道得到此文的世家豪族,皆没有明目张胆的声称乃是郑璞所作,文中的注释更是缺失无数。

    显然,无有功利之心、为海内所慕的管宁,是不会忌讳这点的。

    他看罢注释版的《千字文》后赞誉有加。

    声称那些注释荒诞,但却能让对世间有新奇之心的稚童更容易听教、更容易受学启蒙;且还不吝给郑璞冠上了“天下奇才”的评语。

    对于奉书而来的李简,同样很欣赏。

    乃让他自讲学之侧开设蒙学,给朱虚乡梓的稚童启蒙。

    是故,李简之名在中原腹心一时鹊起。

    待去岁,八十有四的管宁病故,李简与其他慕名而来的士人同在坟茔前服孝三月后,便折道入兖州。

    几乎是直本着济北国而去。

    因为他处心积虑的“厌胜”人选,继承陈思王曹植爵位的曹志,就是如今魏国的济北王。

    盛名之士过境,曹志自然会宴请。

    但此番与宴之人,除了郡望之家外,尚有济北相诸葛诞。

    却说,早就官至尚书的诸葛诞,先前因为“浮华案”被罢黜后,一直汲汲求仕途复起之时。待见到昔日好友夏侯玄因为弃浮夸、尚实务得到天子曹叡重新录用后,便也开始改前非、折节向学。

    没多久,本就是名士的他,便备受世人所称赞。

    亦在九品官人制的考察之下,重新被举荐于庙堂录用。

    天子曹叡得悉后,基于对外战事不顺与倍感魏武时期良俊凋零的惆怅,乃既往不咎,让他试守济北相。

    对此,诸葛诞感激莫名。

    亦十分珍惜重新踏上仕途的机会。

    更想着做出点功绩,能重新归雒阳庙堂任职。

    正值曹冏上表庙堂、诱发魏国是否启用宗室群议时,他自然也很留心济北王曹志的举动。如今,得悉了曹志宴请李简后,他自发前来与宴亦不足为奇了。

    且李简的言论,令他觉得不虚此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