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出夔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益州出荆州,夷陵上方的西陵峡峡口(后世的南津关、三国时称峡口),就是荆州的门户。此峡口与益州门户永安(夔门)之间的大江水道,尚有巫县与秭归县扼守着巫峡,亦是荆州门户的前哨。

    但不管吴军在这两个县如何部署,都是无法抵挡汉军出巴蜀的。

    位于大江上游的汉军出巴蜀,乃是顺流而下的“进易退难”,而吴军逆流“进难退易”。

    在夏秋江水暴涨、流速加快的时节,无论吴军水师如何精锐,都不敢进入巫峡。比如,汉军只需将晒干的尖木投入江中,便可令吴国战船有来无回了。

    昔日的夷陵之战,同样证明了吴军试图在巫县与秭归县的拦截乃是枉费功夫。

    故而,被赋予全权督战荆州战事的陆逊,吸取了先前的教训,同样是让步骘屯兵在峡口、待汉军来犯后自身再移兵去夷陵坐镇。

    至于巫县与秭归县嘛~~

    留些许兵马与一些接应的战船,权当作戒备罢。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毗邻夔门的巫县还未发现汉军兵出,在巫县后方的秭归县却是先被汉军攻破。

    或是说,这也是丞相一改以往的用兵风格,让胡济督刘林与蒋舒二部奔袭房陵城的最大缘由。

    盖因在丞相计划中,房陵城能否夺下并不重要,但胡济等人至房陵郡后,从此地直线南下袭击秭归县必须要功成!

    这条道路,乃是先前孟达任职宜都太守驻守在秭归时,被先帝刘备遣去协助刘封攻取东三郡所选择的行军路线:强行翻越巫山和大巴山(神农架)。

    此乃巴人开辟出来的道路。

    早在武王伐纣之前,东三郡乃是庸国的领地,而巫山一带则是隶属于巴国。

    这两个古国都参与了武王伐纣战争,且相互之间一直相争不断,由此打通从秭归入房陵郡的通道。【注1】

    如今,江东对此道路并没有防备。

    想想亦不奇怪。

    东三郡与秭归县都在江东手中,何必要防备一条无有敌情且崎岖难行的道路?

    是故,夺下房陵郡的刘林与蒋舒顺道南下,攻破秭归县亦不奇怪了。

    秭归县被破,被汉军夹在中间的巫县亦不可守。

    这就让早就蓄势待发的郑璞与关兴等人,顺流直下抵达西陵峡峡口毫无阻碍。且兵进之迅,作为西陵督的步骘才刚刚得到秭归失守的消息而已。

    但对于步骘而言,早点晚点得悉消息皆无关紧要。

    峡口的防务一直都很森严,不管汉军如何精锐,都无法在陆逊督兵赶来夷陵之前攻破。

    然而,为了给郑璞等部争取这点时间,丞相大费周章令士卒们奔袭近千里,怎么可能是作无用之功?

    汉军并没有攻击峡口!

    郑璞与关兴顺流至峡口后,乃是趁着吴军来不及狙击船队的时间,弃船以绳索等物攀上北岸,遁入了莽莽的大巴山。

    这个举措,令正勒令将士迎战的步骘当即愕然。

    虽然汉军善于翻山越岭,然而行军打仗是要从后方源源不断供给粮秣辎重的,彼等入了大巴山怎么获得补给呢?

    且想从大巴山袭击临沮县,抑或转入荆山袭击编县与北上袭襄阳亦不可能奏效啊!

    先不说这些地方因为数十年的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