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儒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于是乎,各怀心事的众人各自忙碌起来,准确来说,是跟在丹娘身边做事的几个姑娘,她们类似丫鬟,帮着忙前忙后。

    陆离说要夜间游秦淮,这几人便忙着去张罗,比如:联系画舫、厨子,采买酒水……

    晚间。

    秦淮河畔来了一群高壮汉子,路人们纷纷猜测这是金陵哪个公爷家的护院亲卫,就默默站着,自始至终,什么话也不说。

    不过,随着一个锦袍青年从满春楼出来,这群人立刻动了起来,将其护在中间,队形看似随意,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有门道——

    交错面对各个方向,目光不断观察着远近的动静。

    “嘎……”

    忽然,河面上传来一阵水鸟的鸣叫,由于声音过于尖锐,瞬间引得这十几个彪形大汉齐齐侧目瞟了一眼。

    “原来是河南侯家的公子。”

    围观者中有人认出了陆离,笑着向左近介绍他行事如何荒唐,语气中却难掩一股酸意。

    “这位公子哥曾说,写诗词歌赋哄女人欢颜,才是正途……”

    “勋贵子弟不都如此吗?功名利禄如烟云,祖宗社稷万万年,要是我能投个好胎,来世降生到这种公侯人家,行事比这位还要浪荡。”

    “没想到孟明多日不去书院,竟是在此高乐。”

    看着远处倚红偎翠的陆离,一名白衣儒生叹息道:“可惜夫子先前还说他是可造之材。”

    烟花之地,人山人海,声音嘈杂也是情理之中,但陆离却能够听清每一个人究竟在说什么。

    只见各类小贩云集秦淮河畔,一个卖青枣的中年男人正在偷偷议论自己,卖油桃的后生则是表达艳羡之意,说他不过投了个好胎。

    其中,一个模样熟悉的读书人成功吸引了陆离的注意,对方明显认识自己,言语间充满了惋惜。

    书院?

    记忆中,他确实凭借家世,顺利拜入一位江南大儒门下,只不过,对方在郊外清凉山上讲学,原主嫌弃地方偏远,除去拜师那天去过以外,便一直待在秦淮河畔,终日与美酒佳人为伴。

    回忆至此,陆离心中有了决断,他随手招呼了一名护卫,附耳吩咐道:“去将那位兄台请来。”

    “遵命。”

    而这一切都落在丹娘眼中。

    她好奇道:“公子为何请那儒生登船宴饮?”

    “同窗之谊。”

    彻底放松下来以后,陆离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少,解释道:“前些天,家父送我去天台先生门下学习,在那里结识了几位友人。”

    “说来也巧,刚刚恰巧瞧见一位,怎么说也要将其邀来共饮几杯。”

    这话半真半假。

    拜师天台先生门下,是真。

    同窗友人,是假。

    任凭陆离怎么回忆,他都不知道那白衣儒生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原来是公子的同窗,奴再邀一位姑娘作陪,免得失了礼数。”

    画舫空间大,再多坐十个人都不成问题,但读书人谈事情,终归需要名妓作陪。

    “红袖添香,文章华国。”

    儒生喜欢将这几句话挂在嘴边。

    新笔趣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