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蔡明乐的生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蔡先生,您还有什么安排?”

    夺冠的喧嚣已经成为过去,朱国信询问蔡致良的行程安排,索尔入主阿鲁伯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定局,接下来将重点投入到与维克斯的谈判当中,一两日之内就会返回伦敦。

    “我需要等等莫斯科的消息,三天后启程前往新加坡,总得赶在21号的签约之前。”林吉姆策划了2.8亿卢布的转移,已经比计划晚了一周,蔡致良不得不将计划推迟三天,以至于时间显得有些紧张。

    “莫斯科的消息,距离大选还早吧?”蔡美慧问了一句。

    “是恒隆银行。”在蔡美慧,朱国信与葛瑞德面前,也没有什么不能讲的,蔡致良道:“林吉姆策划了一个方案,自莫斯科向非洲儿童基金的捐助一笔资金,这两天就会有消息。”

    在座的都同俄罗斯打过交道,自然也清楚是怎么回事,已经是稀疏平常的事情,有国外的投资者,也有国内的投机者,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生意。

    “林吉姆要来鹿特丹吗,我得好好感谢他。”葛瑞德道:“恒隆银行在莫斯科发展很快,为东来贸易行提供了不少资源,使东来贸易行顺利扎下根基。”

    “除了资金,恒隆银行还能为东来贸易行提供什么资源?”蔡致良随口问了一句。

    “你知道莫斯科的合作社吗?”葛瑞德解释道:“不是那种公有制的合作社,莫斯科的合作社是私营经济开放下的产物。”

    “听说过一些。”蔡致良点点头,去年在莫斯科听过几次广播,多次提到合作社,是国家公有制同个人私有制之间的合作。

    “恒隆银行收购了6家合作社银行,进而主导了3家合作社,如今已经成为东来贸易行的经销商,都是人精啊。不过要说赚钱,还得是银行,东来贸易行也就是赚个辛苦钱,恒隆银行简直就是捡钱。”葛瑞德感叹了一声,道:“就说上个月初,恒隆银行新组建一家股份制银行,向全社会募资入股,半个月的时间就集资达到500万卢布。”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中,大力发展的合作社所有制,在公有制经济的堡垒下,为私营经济开了一道口子,诞生了数量众多的合作社,成为苏联最早的一批私营企业。而在1988年苏联放松银行管制之后,合作社成立之初的第一件事便是成立一家银行,因为苏联五大银行规定只能向接受政府行政指令的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银行。

    无法取得商业贷款的合作社,注定只能小打小闹,所以俄罗斯未来的寡头,莫不与银行业息息相关。

    成立银行只是第一步,对于大多数合作社来说,连现代公司基本运行体制都搞不清楚,就更别说银行了,所以在第一批合作社银行成立两年之后,诞生了第一批破产的银行,林吉姆所收购的6家银行便属于此类,既可以广泛的集资,也可以申请更多的卢布贷款。….除了不熟悉银行的运营,还因为当前糟糕的环境,如果用于外汇和所谓硬通货经营,自然是利润滚滚,但是一旦大量发放贷款的话,十有八九都会破产,以至于银行产生大量的坏账,亦或因卢布的大规模贬值而入不敷出。

    卢布的汇率自八十年代以来便处于下降的趋势,尤其是1989年东欧剧变之后,更是断崖式下跌。去年三月,虽然官方汇率调整为180卢布兑换100美元,相较于八十年代初已经下降了流程,但是实际汇率更糟糕,早已经跌至350美元兑100美元,而截至本月,卢布兑换美元的汇率已经是2500卢布兑换100美元。

    当然,现在这都不算什么,未来还会更糟糕。

    葛瑞德即便是羡慕恒隆银行的收益,但是以苏联如今的短缺经济,东来贸易行的利润并不低,至于葛瑞德当面感激以及所谓的人才,想来林吉姆所介绍的几个合作社中,想来有什么手眼通天的人物吧,毕竟共青团是合作社所有制的重要试验单位,有那么一两个也不奇怪,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那个国家。

    “当东来贸易行的全球供应链建成了,也不比银行的收益差。”蔡致良道:“我还是那句话,能做长久的生意,才是赚钱的生意,眼下都只是暂时的。”

    说道这里,蔡致良看向朱国信,问道:“索尔有收购银行吗?”

    “没有,这不在索尔的营业范围。”朱国信道:“索尔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设立了基金,总有很多不方便,不愿意存入大型国有银行的资本,通过购买基金来确保他们的财富,或者转移至英美国家。”

    索尔投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