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拜会与视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在遇到南方学院董事会副主席的时候,等说起正在筹建新的校区时,蔡致良当场承诺向南院建校基金捐献100万令吉,并表示力微电子将协助南方学院建立电子电工系。

    这无疑为蔡致良和金河集团迎来更多人的好感,因为在场很多人都毕业于它的前身,宽柔中学,乃是中国之外,全世界最大型的独立中学,在大马当地被称为“华人文化堡垒”。

    这大概是蔡致良这辈子饮酒量最大的时候,即便是红酒,在离开香格里拉的时候,也有些晕乎乎的。

    蔡致良在吉隆坡停留了两日之后,南下柔佛州,准备在视察赵思琪投资的化工厂之后,直接从新马边境口岸进入新加坡。

    而蔡明和与蔡美慧还需要逗留一堆时间,前者是为了方便观察情况,而后者将代表东来贸易行同一些华资企业签署合作意向。….“这500万美元是4套曼海姆炉的全部资金?”到了新山,蔡致良才有时间研究了硫酸钾工业的投资。

    赵思琪回答道:“是两套炉子,合计500万美元。”

    “这一两年技术改进这么多吗?”蔡致良疑问道:“我记得当初承揽工程的时候,一套曼海姆反应炉大概投资100万美元,怎么会差这么多。”

    “当初亨达工程公司承揽的工程,100万美元只包括技术服务和部分机电设备,而且还是三期扩建工程。”

    赵思琪道:“一套完整的曼海姆反应炉,从开工建设直到投产,需要至少300万美元,这次两套炉子一起开工,才使得平均价格有所下降,也是因为仓库,液体储存罐,循环水系统等设备是共用的。”

    对于太专业的东西,蔡致良也不太清楚,不过也听懂赵思琪的话,就是之前很多共用设备不再采购范围。

    “你调查清楚,投资化工业初期,宁可慢一些,也别被钻了空子,闹出笑话。”

    赵思琪道:“您放心,我也不是专业的,所以专门请了第三方调查过的。”

    “这样最好。”蔡致良就没再说什么了。

    从吉隆坡到新山还好,从新山再去工厂,距离近了,所消耗的时间反而更长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基朗巴班利肥料科技公司从4月开始动工,已经初具规模,办公楼,仓库,生产车间的土建已经完工。在工厂迎接他们的除了柳正阳,还有梁仁隆,工厂的经理兼总工程师。

    片刻休息之后,柳正阳带蔡致良和赵思琪参观了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工厂。

    “土建已经基本结束,反应炉的钢结构也在前天完成焊接,台湾的砌炉队伍会在两天后进厂。”柳正阳一边带路,一边说着工程现如今的进展。

    “设备安装呢?”

    “已经通关两批,就在那边的仓库里。”柳正阳指着一处单层建筑,道:“最后一批也已经在路上,最后还有一些采购自欧洲的设备,需要一些时间。”

    “还需要从欧洲采购吗?”蔡致良疑问道:“日本的技术都不行吗?”

    “这套硫酸钾工艺采取曼海姆法,就是德国人发明的,近百年以来,一部分设备一直由德国生产制造,甚至必须聘请德国工程师调试,这也是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柳正阳道:“日本,台湾虽然近些年进入设备制造领域,却也无法完全取代欧洲的设备。”

    一路走马观花,直到进入仓库,里面已经堆积如山,各种尺寸规格的木箱,土建用的水泥,沙土等等,很是杂乱。

    “这就是德国生产的碳金塔,一套20万美元。”柳正阳指着一个打开的木箱,里面露出两段黑乎乎的筒体,道:“后期的安装调试,都由德国工程师完成,按小时收费。”

    蔡致良敲了敲,没有金属的质感,黑色的涂漆也看不出是什么做的。

    “这是石墨,碳的一种形态。”梁仁隆解释了一句,道:“但是石墨比较软,所以用金属加固。”

    “不能直接用钢材吗?”蔡致良问了一句,对于什么是石墨,学校里的知识还没有完全忘记。

    “石墨的热传导更好。”梁仁隆随后又从盐酸的制造,冷却,回收过程解释这个冷却塔的作用。

    蔡致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其实也不大清楚,硫酸钾的反应原理是清楚的,但是制造过程就另外一回事了。

    仓库中最多的是砖头,各种各样的砖头,也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兴致。

    从仓库出来,蔡致良对这座工厂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不过有些烧钱是肯定的。而视察也结束后,当天折回新山,没有停留就赶往新加坡。

    .

    李卫公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目录